返回1587战场  隆万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1587战场 (第3/3页)

掉了,就是赤手空拳。

    毕竟两丈长的武器,携带逃命是很累赘的。

    好在铁炮和大筒还留下千余支,保留了近半的火器,见到家督应该能交代过去。

    士兵不值钱,竹枪不值钱,可是火器很贵,很难打造,那才是各家家督最看重的东西。

    花了一天时间,这支溃兵就穿过了津田乡和大田庄之间唯一的山城。

    在这里,总算让这群溃兵吃上顿热乎饭食,虽然只是半饱,也比之前赶路饥肠辘辘的状态要好的多。

    同时,津田城被明军攻陷的消息,也由这里的信使飞快传递回大田城去了。

    倭国此时的城池,大致分为四类,分别是山城、平山城、平城和水城。

    山城是在要害处筑起的城,城中所属武士平时居于山中或山下的村镇,战时则登上位于山头的城郭作战,不同的山势所筑的山城的形式也是不同,因地制宜在险要处筑城。

    近江小谷城就是以山体筑成,而备中松山城则是筑在山顶,因为对地势越高越不易遭受进攻的共识,一般的山城都不会放弃高度上的优势。

    当时号称“长攻不落城”的能登七尾城、美浓稻叶山城、出云月山富田城等就是山城的杰出代表。

    平山城则是与山城同时出现的一种城郭形态,主要是因为自然地势条件的限制,如筑于丘陵、小山上的城。

    这种城和山城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城里也居住平民,和中国古代城池类似,只不过这种城池也往往不大,毕竟近山地区,平民多分别居住在附近山林,往往只是一个市镇大小的军事要塞,和大明边镇的镇堡类似。

    平城就是最巨大的一座城市,随着战国中后期城郭的平地化,这种建有四通八达的街道,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平城成为了城的主流。

    但是对于仍处在战乱中的大名们来说,对于这种平地式的城塞还是不能完全放心,于是又出现了在平城周围大批辅助防御的卫星支城。

    即大名坐镇中心的平城,周围边境上筑起山城,委派家臣守备。

    尤其是当兵农分离实现后,这种防御体系更加体现出了优势。

    其中这种城池,已经和大明的城池非常类似,真正的以保护平民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经济也是最为发达的区域,城内也出现了工业区、居住区等分类。

    水城则是周围完全被海、河川围绕的城,倭国受地形条件限制,于是出现许多这种城,多建立在海岛和大河附近。

    对这种形态的城来说,船是攻击手段,因此在防御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很难被围困。

    而刘綎要攻打的津田乡和大田庄,就属于平山城类型,有城墙保护,易守难攻。

    其实过去倭国并不流行平城和平山城,主流是山城,这样方便防御。

    但是随着倭国火器的普及,大名发现在拥有火器的情况下,平城其实也容易防御敌人进攻,于是才逐渐出现了平城和平山城。

    实际上,如果没有大明这次东征,羽柴秀吉就会在明年开始修建当时倭国最大的平城大阪城,这里也成为丰臣家族的大本营,直到被德川家康攻陷为止,一直都是丰臣家族只要的居住地。

    凭借大阪城和周围的卫城,丰臣家抵抗了德川家族数次进攻,直到最后媾和,丰臣家自己废弃了大阪城周围的卫城,才最终导致大阪城被攻陷,丰臣家族被灭。

    刘綎在津田乡休息了两日,布置好这里的防御,处理了其他收尾,就带着亲兵和临时抽调的斥候组成一支百余人的马队,急匆匆出南门向大田庄方向急行。

    为了在毛利家反应过来前攻占备后地区的两座城池,刘綎冒险分兵两路,分别进攻津田和大田,现在他得去找到另一支三千人的明军部队,指挥他们进攻大田庄。

    而此时,明军攻陷津田乡的消息,已经传到大田庄。

    作为备后地区重要的城池,大田城守备自然非常重视,一扫之前轻慢,派出许多斥候出城巡逻,防备被明军偷袭。

    虽然城里驻扎九千多人,但津田八千人的城池,一战就被明军攻占,也给他提了个醒。

    出城野战,不存在的,明军火炮犀利的消息,早就随着石见、出云溃兵之口传到他们耳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