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92户贴  隆万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592户贴 (第2/3页)

事儿了?”

    魏广德正思考间,张四维和申时行就从外面连袂进来。

    两人冲魏广德拱手,魏广德也急忙起身还礼,随即拿着郑洛的奏疏出来,引他们坐下,这才把手里奏疏递过去。

    “你们看看吧,草原今冬这场雪灾比想象的要大,蒙古诸部尽数南迁,已经到了距离长城三十里外。”

    魏广德开口说道,也把手里奏疏递给了张四维。

    “他们难道想进边墙过冬?”

    张四维伸手接过,嘴里问道。

    “暂时没有,但是忠顺夫人带着顺义王的奏疏到了大同,请求朝廷为蒙古提供一批粮食,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

    魏广德开口把来龙去脉简单的说了出来。

    “朝廷哪有多余的粮食帮助他们,这两年积攒的粮食,大多都调到山东和松江府去了。”

    申时行也说道。

    这次明军行动规模庞大,南北各省皆有调运粮草支援。

    就算有存粮,北地也不会多,或许江南有些。

    “我有个想法,不过得先听听户部的意见。”

    魏广德没有反驳申时行的话,因为他的话是对的,大明北方各省能挤出的粮草极为有限,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

    这种情况下,如何反驳?

    不过,刚才魏广德其实也已经想到获得粮食的渠道,这些年大明开发南洋,不就是在这个时候用的吗?

    “芦布,把缅甸和旧港,还有关于南洋的奏报都找出来。”

    魏广德一开口,正在看奏疏的张四维猛然间抬头,奏疏也不看了,瞪大眼睛盯着魏广德。

    而申时行也是一样的表情,都是吃惊的看着他。

    “你们或许还有印象,缅甸李都督早就报过,缅甸土地肥沃,稻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现今我大明短暂缺粮,大可向缅甸、南洋诸国征集。”

    魏广德迎着他们的目光,开口说道。

    “一个朝鲜就因为征粮,这些天,天天去礼部哭诉”

    申时行急忙说道,不过话没说完就比魏广德挥手打断,道:“对南洋藩国,我们不需要他们征集,而是我们用大明财物和他们交易,但必须是公平价格。

    这些年北方气候寒冷,冬天一年比一年长。

    记得年初,钦天监还上报去年冬天比前年多了十三天,影响到北地春耕。

    当时我就在想这事儿,如果天气继续如此,北地千百万百姓该如何解决吃食问题。

    最后想到缅甸,既然他们那里可以做到一年三熟,那南洋诸国应该也可以。

    早年朝廷的开中法,让盐商去边镇开垦皇帝屯田,为边军提供粮草换取路引。

    如今我们也可以用类似做法,让国内的商人,甚至勋臣派出家人,去南洋诸国买地耕种,再把粮食运回来。

    现在许多人都想要船引,搞海贸,以后的船引,根据他们往回运送粮食的多少来发放。”

    魏广德的话,有些石破天惊,张四维和申时行是绝对想不到派出国人大规模出海南洋,开发那里的土地资源,再把土地产出运回国内。

    “这能行?”

    张四维结结巴巴说道。

    “如何不行,没看到南海水师早年奏报,还有锦衣卫的情报,南洋诸国土地肥沃,但他们的人懒,都是随便种植,但就算如此也够他们吃的。

    土地买过来,我们去耕种,产出只会更多。

    把这些粮食运回来,充盈府库,手里有粮,朝廷做什么事儿都有把握。

    而付出的,不过就是一些船引而已,还能多收税。”

    魏广德说道这里,视线在两人间来回移动,最后又说道:“诸公应该知道,当今为何百姓生计艰难,还不是土地被宗室勋贵、士绅豪族侵占。

    又有地方上纵容,让他们大肆侵占兼并田地,百姓辛劳一年收入尚不够果腹。

    光在国内兼并土地有什么用,一年一熟,还不如把地窖里的银子拿出来,去南洋买地,一年三熟,产出再用海船运回大明。

    让户部再计算下,如果运回粮食,等他们出海贸易时,可以适当给予关税优惠,想来他们应该不会反对此事。”

    大规模移民,魏广德暂时还没想过,这个需要朝廷有大量钱粮。

    按照明初对移民的规矩,朝廷是要负担移民一路上的支出。

    让国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