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92户贴  隆万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1592户贴 (第3/3页)

那些土豪士绅去南洋开发田地,甚至是海商,估计为了减税,他们也不会反对,毕竟是买的土地,还是一年三熟的良田,可以传家的。

    张四维和申时行都不说话了,低头思考魏广德这个提议。

    不过很快,张四维就把手里的奏疏递给了申时行,让他也看看。

    魏广德的提议惊人,扎扎实实震惊了张四维一把,但是眼下的事儿还得解决,那就是给蒙古人粮食。

    远水不解近渴。

    姑且不论魏广德提议是否可行,还是先把蒙古人要的援助搞定,再说其他的。

    不多时,张科和张学颜也急匆匆赶来,他们接到内阁相召的消息,刚刚才从兵部官员口中知道了大同发生的事儿。

    当时张学颜就极力反对支援蒙古,朝廷没钱没粮给他们。

    要,也得等到明年秋收以后。

    然后,内阁来人,他们就急匆匆赶过来了,连临时向常盈库借款的事儿都没谈好。

    “子愚、进卿,大同的事儿你们知道了吧。”

    两人坐下后,魏广德才开口说道。

    两人都点点头,魏广德继续问道:“对此你们有何看法?”

    不等张科说话,张学颜已经开口道:“首辅大人,户部调不出粮食,山西府库只余少量军粮备战,根本无法支援蒙古。”

    “边镇虽有粮食,可那都是士卒的口粮,给了蒙古人,他们吃什么?”

    张科也开口说道。

    “如果只是把开春后的口粮拨给蒙古人,让他们熬过这个冬天呢?”

    魏广德反问道。

    “那春天吃什么?”

    张学颜马上追问道。

    “从江南和南洋调拨粮食,从缅甸和南洋诸藩采购粮食,三月时间足够运到北方。

    再经黄河,赶在汛期前,把粮食分送到北方各省去.”

    魏广德开口说道,不过马上就被张科打断道:“首辅大人,这个时间是来不及的。

    岁初黄河冰冻,根本运不过去。”

    魏广德闻言,一拍额头,好像还真是如此。

    张科已经理解魏广德的意思,缅甸和南洋那边土地一年三熟,有存粮这点,他知道。

    南洋水师的粮草,很多都是从南洋收集,因为便宜,比大明的粮价低。

    “除非.但是风险很大。”

    张科貌似想到什么,但自己似乎也不能下定决心。

    “除非什么?”

    魏广德开口问道。

    “首辅大人,内阁是否确定要为蒙古提供援助?”

    张科没有回答魏广德,而是反问道。

    魏广德看了眼张四维和申时行一眼,两人都是目光游移,只好说道:“帮助蒙古度过这次天灾,是天朝上国理应的帮助。

    至于后续,我已经有想法,一会儿再和诸公述说,先说说你的想法。”

    “调通州漕粮,走顺义、密云出长城。

    至于南粮北运就简单了,直接送到天津再走水路送到通州。

    只是如此,蒙古部族就要东移到蓟镇长城。”

    张科的话让屋里几人都是悚然,这次顺义王还算老实,带着部族去的是大同,其实也是向朝廷示好的意思。

    可张科的意思,那就是粮食从蓟镇出关,自然就不需要山西等省出粮,有京仓调拨。

    “可行,蓟镇大军西移,五军营并火器营一部进驻密云。

    让蒙古缺粮部族到密云渤海所长城外三十里驻扎,朝廷为他们就近补粮。”

    魏广德已经定下支援的决策,于是说道。

    这里面保险就在于让缺粮的部族东移而不是全部,明军再稍微调整部署,加强边境防御。

    “那,朝廷能得到什么?耗费如此巨大支援蒙古?尚且不说此法可能威胁到京畿安危。”

    张四维开口问道。

    “蒙古有多少人口?”

    魏广德忽然说道,“这个问题,怕是黄台吉也回答不出来。”

    “呃。”

    张四维一愣,他自然也答不出来。

    大明对蒙古人口只有推算,因为蒙古人自己其实都不怎么统计。

    “援助蒙古诸部,不是今年,而是以后可能很长时间都要进行,所以我大明要掌握蒙古人口情况,发放户贴,按户贴提供粮食。”

    魏广德开口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