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6内阁候补人选 (第2/3页)
的普及,现在大明已经把作战部队的人数下降到3000人,但依然能够保持很强的战斗力。
戚继光开始着手调整部署,准备把新到的六个新兵营分派出去,加入到战场上。
而锦衣卫潜伏在倭国京都的密探,则在想方设法搞到倭国最新的作战计划,特别是他们预计的开战时间。
大炮虽然被倭国大名凑出来了,可把这些大炮运到关西还需要时间,所以利用这些空档收集倭国情报,就是最近一段时间锦衣卫的头等大事儿。
京都一处私宅里,一个身材矮小的汉子正禀报他刚刚打听到的休息。
“据伊藤惠泽所说,他主家柴田胜家曾表示,进攻中国需要推迟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北条和上杉家的火炮运输路途较远,可能需要一个半月时间。
只是好像羽柴秀吉认为可以现已一百多门火炮组成炮队先行和我军交战,再等待后续援兵到来。”
书案后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虽然精神依旧矍铄,但终究难掩老迈的气息。
汉子说完话,他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就是说,开战的时间,可能是在二、三月前后?
如此拖延时间,其他大名会没有意见吗?”
“这个就不清楚了,不过据各方面收集来的消息,倭国支持四十多万军队半年的军粮还是有的。”
那汉子回答道。
“居然能够撑这么久。”
老者嘴里念叨一句,随即又开口问道:“那那些火炮来源可曾问清楚?”
“都是和夷商私底下购买的,一般可以达成一两门炮的交易,只是夷商贪心,都是百金以上的价格,而且数量压的很死。
根据我们的判断,很大概率是葡萄牙商人偷偷买给他们的,也有少量是西班牙商人那里获得。”
其实,虽然果阿总督对葡萄牙商人和倭国的交易,明令禁止买卖火炮,但商人逐利,在有巨大溢价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愿意偷偷卖出火炮给倭国的。
至于消失的火炮怎么解释,那自然涉及到壕镜。
壕镜可以铸造大炮,只要悄悄在那里订购,就可以把船上老旧火炮处理给倭人,再从壕镜获得补充。
旧炮换新炮,还能大赚一笔,商人们也很难压得住心中的贪婪。
这点,其实锦衣卫最初就有猜测,怀疑过壕镜的火炮工厂。
现在,不过是更加明确的把方向瞄向那里。
“得给朝廷上报此事,让香山县必须插手壕镜火炮工厂的生产,监督火炮的流向。”
老头开口说道,“葡萄牙人,他们也只可能从壕镜弄到大炮。”
想到倭国每年数十条夷船到来,这几十年能偷偷摸摸攒出二百多门火炮,也是真不容易。
“下去吧,继续打探消息,最好查的更仔细些。”
老者说了句。
等人走后,老头唤来一个主薄,他要给京城传递消息。
“用密语给京城传信,葡萄牙人可能倒卖壕镜火炮给倭国,让香山县尽快出面制止。”
“是,千户大人。”
那主薄躬身一礼后,快速退出屋子。
而此时京城内阁里,魏广德正在翻阅地方上报过来的奏疏,芦布忽然急匆匆进门,来到魏广德身边小声说道:“老爷,刚刚收到礼部那边的消息,张阁老父亲没了。”
“哦,消息可确实?”
魏广德当即放下手里的奏疏,看向芦布问道。
“礼部收到平阳府急报,当做不得假。”
就在他话音落下时,张四维值房的书吏也急匆匆过来求见。
等人进来,那书吏就急忙禀报了张阁老已经收到府里传来的家书,他是过来代张阁老告假的。
“知道了,下去吧,把值房里的奏疏一分为二,分送我这里和申阁老那边。”
魏广德挥手打发走张四维值房的人,这才叹气道:“现在内阁是必须要补人了,不然这差事儿没法做了。”
“老爷,要不要小的去请申阁老过来,商量此事。”
芦布小声问道。
这会儿张四维回乡丁忧已成定局,内阁就是魏广德和申时行的一言堂。
以这段时间申时行对魏广德的态度,显然增补阁臣,其实就是看魏广德的态度,他中意谁,谁就可以入阁补位。
芦布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