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01卜加劳铸炮厂  隆万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601卜加劳铸炮厂 (第1/3页)

    有些出乎意料,万历皇帝居然把举荐的三人都准许入阁办差,晋东阁大学士。

    魏广德微微发呆,但片刻后就回过神来,和那太监聊起这份奏疏。

    “早上我入监办差,张公公就已经到了,拿给我这份奏疏,让给首辅大人送来。”

    那太监说道,“至于皇爷什么时候批的,杂家还真不知道,张公公也没多说。”

    打听不到细节,魏广德也就不再询问。

    这个事儿,还是只能让陈矩帮忙问问。

    按理说,内阁并没有表达要增补那么多人的意思,那必然就是出自陛下的考量。

    为什么让陛下如此做?

    魏广德很是纳闷,所以要尽力搞清楚。

    等送走那太监,魏广德这才回到书案前,提笔开始拟旨。

    这类旨意都很简单,不会用词丽华藻的语言先褒扬再升官,一般就是平铺直叙,升某人为什么什么,所以魏广德直接就把旨意拟好。

    “老爷,申阁老过来了。”

    就在这时,芦布进来站在门口,躬身对他说道。

    “快请。”

    魏广德不意外申时行到来,他在内阁的眼线肯定已经把司礼监太监过来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过来问问也是正常。

    “首辅大人,我进来就听门口的中书说宫里来人了?”

    申时行在魏广德面前知道绕七绕八没意思,都是场面人,说话喜欢直接点。

    云山雾罩的对话,那是在外面,对外人的言语。

    “你看看吧,这是我草拟的三道旨意。”

    魏广德笑笑,直接指着书案上正在晾干的宣纸说道。

    “三道旨意?”

    申时行一听就是心里一惊,随即快步走过去,一眼看到那三道旨意。

    毫无疑问,余有丁、许国和王家屏同时入阁,晋东阁大学士,同时三人也都分别挂上了礼部和吏部的尚书衔。

    “陛下此举,出人意料啊。”

    申时行呆愣片刻,才终于冒出一句感慨。

    “是啊,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之后内阁事务可以少一大堆。”

    魏广德笑道,随即对着外面喊道:“芦布,进来。”

    芦布听到喊声,马上进入值房。

    “把这三份旨意送到司礼监,我已经签名。”

    既然皇帝定下来,多三个人分担内阁事务也是好事儿,魏广德也就不拖拉了。

    按说这样的旨意,其实拖到明天递过去也没什么。

    “对了,张阁老那边,听说后天他就要返回山西。”

    申时行这时候开口说道。

    “嗯,那边递话过来了,晚些时候我入宫一趟,那天我们都去送送吧。”

    魏广德开口说道。

    “正该如此。”

    申时行笑着点头。

    芦布拿着魏广德草拟的旨意快步出去,消息很快就在内阁传开,然后快速扩散出去。

    内阁,无疑成为这次旨意的第一个泄露消息的地方,司礼监那边还没开始办差,张宏就把朱批的奏疏安排人送来了,司礼监里许多太监还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事儿。

    三人同时入阁,这是多少年没有发生过的事儿了,就算是隆庆年间,大约也是一年一位或者增补的方式增加阁老,最多同时入阁办差的人也不过四人。

    就在这条消息在京城快速传播的时候,大同总督府里,一身疲惫的郑洛、黄台吉和三娘子终于打开了正堂大门。

    顺义王和忠顺夫人过了得胜堡,连夜赶到大同府求见郑洛。

    郑洛已经知道消息,放行手令还是他下达的,所以早就准备好食宿。

    只不过蒙古这次或许灾祸确实严重,老迈的黄台吉已经来不及休息就求见郑洛,开始直接谈判。

    虽然谈判过程中多次闹得剑拔弩张,不过有三娘子从中调和,最后终于还是大致达成一致。

    大同长城外,大大小小三十多个蒙古部族,其中七个已经接近断粮,需要立即获得朝廷的粮食援助。

    郑洛答应紧急从大同调拨一批粮食过去接济,之后他们就要和另外五个部族一起东移到密云长城附近,接受大明的粮食赈济,同时也在那里登记造册,领取户贴。

    而剩余继续留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