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02推进  隆万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602推进 (第1/3页)

    为了防备壕镜葡夷狗急跳墙,京城在筹画接管壕镜时是做了三手准备。

    文书并没有送到广州府,而是只递送到两广总督刘尧诲那里,由他亲自处理。

    兵部文书则是直接发到浙江交给俞大猷,由他调兵遣将,准备出兵进驻壕镜。

    最后,则是锦衣卫,松江府海港区里,潜伏的密探抓紧打听消息,探知到底有那些夷商向倭国秘密出售火炮,然后再从壕镜购买新式火炮补充缺额。

    因为葡萄牙果阿总督府早就下过严令,禁止出售火炮给倭国,所以这项生意不仅是被大明禁止,连葡萄牙官方都是严厉禁止的。

    不过这种生意,夷商做起来都是小心翼翼的,自然很难打探到。

    是以几日时间,港区的密探也没打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虽然那些夷商手下的水手都贪杯好酒,但他们毕竟是飘洋过海出来讨生活的,得的那点钱,许多人都攒着,准备以后回本土过富裕日子,也不会就在外面糟蹋了。

    说实话,松江府往港区供应的酒水,那价格是真不便宜,足足比松江府城里的价钱,高了五成不止。

    不过相比西洋酒水,大明这边本土的酒水还是便宜,少了运费就是好大一块。

    这年头,运费是真不便宜,就算是海运也是如此。

    在刘尧诲接到京城旨意,带着仪仗紧赶慢赶往广州府去的时候,福建沿海,一支大明水师船队也正在缓慢南行。

    因为此时海上刮的是东北风,船队南下颇为不易,不断的走“之”字形航向,凭白浪费大量时间。

    这就是船只没有本身动力的无奈,后世有了蒸汽机、内燃机,海船才真正能够在大洋上劈波斩棘。

    这支船队,自然就是俞大猷把手里的机动船队派出前往壕镜的,足有四只双层炮船和六只单层炮船,以及十余艘大福船。

    壕镜的武力不弱,若是大明水师力量不够,还未必能轻易拿下。

    虽然魏广德笃定葡夷不敢真和大明撕破脸,但给俞大猷的书信里也是再三叮嘱,一定要派出尽可能强大的力量。

    同时,兵部授权俞大猷可以指挥广东总兵,调遣广东卫所全部兵马,海陆合围壕镜,对当地夷人施加压力,迫其就范。

    其实若是平时,壕镜这个时候应该有十余条武装商船停靠。

    不过随着大明不断开放广州港、月港和松江府港、天津港,许多葡萄牙商船也不在冬季进驻壕镜维修,就分布停靠在临近港口。

    按照锦衣卫之前的情报,壕镜的码头只有五艘商船,属于壕镜武装力量最弱的时期。

    当然,三个炮台加上五艘商船,这样的武装力量护卫壕镜这个弹丸之地,其实也是足够了。

    刘尧诲两天时间就从肇庆赶到广州,立即召集广东布政使、广东都指挥和广东总兵等官员在布政使司召开紧急会议。

    大堂外,服侍和护卫全部换成总督府随行兵丁,就是预防走漏消息。

    如此阵仗,让进来的广州官员们都心有惴惴,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儿,居然要如此行事。

    “汪大人,李大人,赵将军,还有诸位大人,进来时或许都很惊讶,为何本督会如此行事。”

    主位上,刘尧诲脸色严肃对他们说道。

    广东布政使汪大人立即起身拱手道:“刘大人如此,自有大人道理,只是不知为何如此。”

    汪大人开口,其他人都双眼紧盯着刘尧诲,等他说出原由。

    刘尧诲脸色依旧难看,先示意汪大人坐下,这才开口道:“诸位都是朝廷栋梁,当知道近期朝廷大计,这就是对当年倭寇骚扰东南施以惩罚”

    刘尧诲开始说起,其他人都仔细倾听。

    说起惩罚倭国,其实在官场上都知道,那是朝廷看中倭岛上金山银山之故,他们都是品级不低的官员,在京城也有故交好友,早就通过书信了解了真实原由。

    “谁能想到,官军进剿倭寇,居然发现有夷人暗中向倭人售卖火炮等违禁火器。

    本督记得,当初夷商来广州或者其他港口购买我大明货物,都签了不与倭国贸易的契书,如此明目张胆勾接倭人,实在是识我大明如无物。

    锦衣卫已经确定,倭人收买的夷人火炮,来源就是壕镜卜加劳铸炮厂。

    陛下、内阁已经密旨本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