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8章 保证不尿炕!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88章 保证不尿炕! (第3/3页)

喊的最大声,李宁都喊不过她。

    “哎,听见了,听见了。”

    李学武笑着应了,办公室里还有刚刚汇报完工作要走的干部,听见电话里童稚的声音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秘书长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是最温柔的。

    “爸爸,王老师向我道歉了。”

    李姝叽叽喳喳地抢着电话讲道:“她还说不要小朋友说我的坏话,要做个好孩子——”

    “呵呵呵,你原谅她了?”

    李学武轻笑着夸奖道:“我闺女是好样的,以后也要像王老师这样知错能改,好不好?”

    “好——”李姝激动地答应着,嘴里噼里啪啦地说了好一阵幼儿园里的事,这才将电话交给妈妈。

    顾宁哪里有什么事找他,只是李姝一放学回家就想找爸爸说话。

    到底如李学武猜测的那般,王老师一定会有所行动,就算她没有,刘园长也会有的,这算是给李姝的交代。

    李学武不仅要教会闺女独立思考,还要教她学会放下,学会原谅。

    有些事不值得困扰自己,那就轻轻放下,原谅别人的错误不是惩罚自己,反而是放过自己。

    顾宁只问了他两句工作和行程便挂断了电话,晚上她还有学习任务。

    两口子都忙,也不知道在忙什么。

    李学武回来的第四天,也就是10月4日,继3日铁路机车厂传来我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生之后,我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他是不懂冶金技术的,虽然现在也在学习,可终究比不上专业技术人员。

    转炉的技术源自圣塔雅集团的引进计划,李学武也是在谈判桌上了解了这一技术的重要性。

    其实说起来,这些技术都已经属于梯队靠后的位置了,可谁让国内没有呢,落后就得追赶,哪怕是从靠后的位置开始,总比从零开始强啊。

    十月初,值得纪念的日子还有很多,如我国建成这时最长的双曲拱公路桥——沭阳新沂河大桥;国内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诞生;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具有先进水平的红旗牌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试制成功;制成中国铁路第一台自动化养路捣固车;国内试制成功第一套大型块煤装卸机械;制造成功第一批高级特种工业用的极薄型纸……

    科技成果捷报频传的背后是工业技术整体落后,集体科技意识在市场化试点过后的觉醒这一现状。

    红星钢铁集团就像一头燃烧着烈火的牛,横冲直撞地冲破了一片迷雾,让大家看到了前面的雾隐雾现的未来。

    高屋建瓴,羚羊挂角,上面对未来看的更长远一些,对红星厂在市场化试点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给予了肯定的态度,所以才有了红星钢铁集团。

    10月9日,为加强工业实验基地建设工作,提高科技研究院综合科研能力和水平,红星钢铁集团在钢城投建的大型实验中心正式成立。

    10月10日,,李学武在集团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会议上发表讲话。主题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加速推进集团工业化变革,加速推进集团工业人事变革和技术变革,总体推进集团产业化变革,适应新时代、新时期、高科技、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9月份,李学武代表集团管委会对集团过去三年的发展做了总结。

    而他自己来到辽东工作的第一年也即将进入到尾声,这一年他都做了什么?

    能看到他积极梳理了集团在辽东工业体系内的时弊,整顿了工作纪律,纠正了工作作风,调整了工业发展方向。

    表面上他好像做了很多工作,实际上他来辽东还有一个核心目标,那就是要进行工业企业深层次改革实验。

    首先就是经济变革。

    他在岗位调整前是到一机部同有关领导谈过话的,说的就是这个。

    红星钢铁集团体量日益庞大,更有条件和担当来支撑起市场化实验。

    实验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浮动所产生的地区经济效应和市场影响范围。

    从李学武所掌握的数据上来看,68年后,集体固定资本投资持续攀升。

    最显着的界面是即将过去的69年集体经济总投资额已经远远超过了60年水平。

    不到十年的时间,集体固定资本从原始积累到适应时代的市场化投资,组织走的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小心谨慎。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带头人先去试试水,看眼前的市场能否经受得起如此庞大的生活和工业需要的考验。

    直白一点讲,组织也怕出问题。

    掌握经济学基础的人都知道,资本对落后国家发展经济至关重要。

    没有资本,就无法投资;没有投资,就无法扩大生产;没有扩大生产,经济就很难发展起来。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能发展它们的资本从哪里来?

    这里必须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一段话,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是以最残酷的暴行为基础”,也就是奴隶贸易、奴隶制、殖民主义以及对本国公民残酷无情的压迫剥夺为代价的。

    作为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资本积累不仅不能靠对外扩张,还要随时提防帝国主义的入侵。

    在这样的情况下,积累资本只能靠自己。比较残酷的是,解放前35年,产业资本的总量一共增长了不到四倍。

    作为对比,解放后20年,即从1949年到1969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了37.25倍。

    这些钱从何而来?几乎完全靠内资!

    内资从何而来?主要靠国家财力!

    国家财力从何而来?主要靠企业积累!

    另一个吸引目光的地方是,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从1952年到1969年,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的统计范围仅为全民所有制单位。

    因此,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百分之百由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构成。

    李学武当然知道,直到1981年以后,统计数据中才出现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及其它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

    但这个时候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及其它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有没有?

    答案是一定的,组织也知道在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波澜壮阔下隐藏着无数个亟待发芽成长的幼苗。

    没人能说得清这些幼苗是草还是庄稼,只有等它们长起来了才能知道。

    也许有人会追问,国家财力的钱从哪里来呢?

    相信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个人手里有钱,国家是怎么调用个人手里的钱来发展经济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搞清楚国家财政有哪些来源。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四大类: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和其他。

    刚解放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私营经济,即“个体”与“其它”。

    但很快到1952年时,财政收入的60%就来自于全民所有制了。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财政收入的八成以上便来自于全民所有制了。

    李学武当然知道,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984年。也就是说,国家财力的钱来自于国有企业;国家拿到的钱后,绝大部分又投入到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一个良性大循环。

    通常人们把工业内部各个行业合并为“轻工业”与“重工业”两大门类,前者指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后者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工业。

    如果从这个视角看,刚解放时,中国工业总产值的约四分之三由轻工业构成。

    此后,工业总产值的构成发生快速变化,重工业的比重在1951年超过30%,1955年超过40%,1958年超过50%,1960年达到巅峰66.7%。

    重工业是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这个时期国内所处的历史条件考虑,优先发展重工业至少有四个重要的理由。

    十分严峻的外部形势,必须发展国防工业。

    推动铁路、公路、内河航运、远洋海运、航空的发展,必须靠重工业。

    发展轻工业不能靠手工,而要靠机器;轻工业本身使用的机械必须由重工业生产。

    发展农业不能靠传统的人力、畜力,要有化肥、农药、电力、农业机械、水利设施,所有这些都得靠重工业。

    什么是工业变革,什么是集团企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转型。

    李学武从集团下来不是镀金的,也不是来给冶金厂当大管家的,而是来号脉开药方的大夫,是红星钢铁集团带着组织期望与希望向前冲锋的掌舵人。

    上面也许勘破虚妄,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像AI的概念早在80年代被提出一样,李学武也知道时间紧迫。

    这个世界留给红星钢铁集团的时间不多了,留给这个民族的机会不多了。

    当然了,足球除外,他们的时间和成长、进步的空间一样,有的是。

    ***

    “该安置安置,按往年的规矩办。”李学武听了栗海洋有关于退伍和转业人员安置问题的汇报后,强调道:“工业企业不接收,难道安排去服务部门啊?适应也是个问题啊。”

    “集体人事部的意见是平衡发展,不想给下面太多压力。”

    栗海洋解释道:“像是要一碗水端平的意思。”

    “能端平就好了,可他们有这个能力吗?”

    李学武瞅了他一眼,道:“别等他们知错能改了,先动起来。”

    十月份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退伍和转业的季节。

    四年前李学武几乎就是这个时节回的京城,时间过的真快啊,一晃就过去了。

    “你给徐厂长打电话,问他要不要,要多少人。”

    李学武点了点秘书张恩远安排道:“钢飞那边可能要求高,五金厂和兵器制造厂可以多留点儿人。”

    就在他们研究怎么消化这些人的时候,张兢拿着文件走了进来。

    “领导,集团刚转过来的。”

    李学武接过来看了看,却是上面号召“加强战备”、“深挖洞”的号召。

    集团要求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设战备办公室,联系地方成立水泥厂,准备打一场工程建设攻坚战。

    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时代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