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当年的案子 (第2/3页)
“1958年白宝山出生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北京钢铁公司的职工。”
“1960年,白宝山2岁父亲病逝,母亲生活艰难,将白宝山送到老家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随后母亲改嫁。”
“白宝山出生在新中国经济最差的三年灾害时期,由于天灾,加上“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人祸,国内的粮食产量甚至比不上解放前,全国人民都在忍受饥饿,甚至连树皮和草根都不够吃。”
提起当时的年代,闵建雄叹了一口气,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自然和现在没法比。
顾池虽然没有这么经历过那种时候,但是在网上看到不少和那个时代的事情,他能想象出来。
“白宝山的父母虽然只是北京普通的职工,但也算是条件较好的城镇“非农”身份,但那几年城市农村都不好过。”
“白宝山的父亲在其2岁时病死,很难说跟1961年生活环境极差没有关系,而母亲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嫁,并把他送到老家河北农村。”
据官方统计:1961年北京市人均肉食消费量是8两半(全年),是有史以来北京居民消费水平最低的一年,但仍远远高于其他兄弟省市(统计数字见《北京副食品商业志》2002年版)。
根据闵建雄的话,顾池突然想到自己在杂志上看到的关于当时嗯数据,足以见到他们当时生活的有多困难,真的是所有的吃不饱穿不暖。
“吃都吃不饱,在死亡线上挣扎,父母又不在身边,13岁之前的白宝山完全是放任自流的状态。绞尽脑汁、使用一切手段生存是白宝山那个时期的常态,小偷小摸习惯的养成也就不足为怪了。”
说到这里,闵建雄叹了一口气,白宝山成为那个样子和当时的环境还有家里的情况脱不开关系。
“当成长到上小学的年纪,他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