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台湾登陆! (第1/3页)
威耀元年。
正月十五。
新雪初霁,金陵皇城被一层莹白的雪光轻轻覆盖。
朱红宫墙与琉璃碧瓦在素净中更显庄重,檐角冰棱如剑,垂挂着晶莹的寒意。
这是新朝的第一个元夕。
暮色四合,宫中早早燃起了明角灯。
长长的宫道上,灯影如珠串联绵,暖黄的光晕在雪地上投下交错的光痕,恍如白昼重返。
万家灯火通明,与天边初升的皓月遥相呼应。
灯影缀满十里御道,璨如星河倾泻,将城池映成一片流金的海洋。
秦淮河上画舫如织,笙歌隐隐传来。
香尘弥漫,有仕女罗衣轻摆,笑语嫣然,云鬓间摇曳的金丝步摇,在灯下流光溢彩。
街市间人影憧憧,车水马龙,灯火万千。
明月高悬,横照万里。
照出了万家的灯火,也照明了万姓的前景。
元宵佳节,鱼龙游曳。
明月高悬于天。
不仅照耀着金陵的富庶与欢声。
同一轮明月也在此刻高悬于此时的东海碧波之外,照耀在台湾岛之上。
只是,在这片即将成为战场的前沿的地方。
明月清辉不再是照耀秦淮画舫上的歌舞笙箫,而是泼洒在波涛汹涌的黑色海面上,映出一支庞大舰队的森森侧影。
台湾,鹿耳门港,西十五海里。
铁灰色的海水被无数舰艏劈开,翻涌着雪白的浪沫。
鹿耳门,位于台湾岛西南沿岸的狭长水道外侧。
此处是进入台江内海的咽喉要道,其北岸即是荷兰人重兵布防的赤嵌城,两者隔水相望,近在咫尺。
大宸帝国太平洋联合舰队,五百余艘战船桅樯如林。
巨大的帆幅吃满了风,如同连绵的乌云,遮蔽了大半个海平面。
旗舰“靖海”号的甲板上,联合舰队提督黄斐临风而立,赤色的征袍在强劲的海风中猎猎作响。
黄斐身形稳如礁石,锐利的目光穿透咸腥的海风,牢牢锁定东南方向。
那片被红毛夷窃据了近四十年的宝岛——台湾。
脚下的巨舰随着涌浪微微起伏,如同沉睡巨兽的呼吸。
身侧,经过严格操练的水手们此刻正静默的伫立在舰船的各处,他们眼神之中没有半点节日的慵懒,有的只有压抑待发的战意。
开国的消息,已随着驿马与快船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同样也跨越海峡,精准的抵达了这片驻守在澎湖列岛之间的水师军营之中。
这些得到了开国喜讯的一众水师官兵无不振奋。
消息如投入静湖的巨石,在每一艘战舰、每一个士卒心中激荡起澎湃的涟漪。
而随喜讯同至的,则是一封由兵部拟定,内阁议毕、大宸帝国皇帝陈望所签署的征伐令!
要顺利进入鹿耳门,必须利用每月初一日和十六日的大潮。
一旦错过这稍纵即逝的短暂窗口,整个庞大的军事行动便不得不向后推迟整整半个月。
而明日,正月十六,便是这决定胜负的两次关键潮汐之一。
因此,在这个举国上下本应沉醉于元宵佳节尾声的正月十五。
当内地百姓仍在回味昨夜的灯火与欢愉时,在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上,大宸帝国太平洋联合舰队的七百余艘舰船。
包括五百余艘披坚执锐的战舰与两百余艘满载人员物资的补给船。
正趁着夜色的掩护,悄然抵近至鹿耳门主航道以西的预定海域。
它们正保持着肃静的作战队形,随着洋流的推送,持续不断的向鹿耳门方向压迫前行。
郑芝龙归附之后,庞大的郑氏船队被尽数收编。
陈望对这批属于郑芝龙的海上旧部进行了彻底的整顿。
大批原有军兵经历严格裁汰,被陆续迁置内陆,脱离海疆。
而更为关键的是,郑氏船队各船的主官及中基层将校几乎被更换殆尽,由朝廷选派的心腹将领与经过考选的忠诚军官接掌。
战力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却绝对保持了其忠诚度。
完成整编后的这支新生力量,在福建海域与提督黄斐所率领的水师主力顺利会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