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18、千古之豪迈,无与伦比的作品。  活着全网黑:死后你让我成为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318、千古之豪迈,无与伦比的作品。 (第2/3页)

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哈哈哈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啊!

    好好好,这是写的最好的我先祖的一首诗了。

    没有错,这就是先祖的志向啊,他就是如此践行的。

    去当了个百夫长,胜过一个书生。

    刘南先生不愧是刘南先生,这首诗我杨家一定要收藏,一定要写下来,挂在祖先祠堂,告诉所有的后世子孙,这就是我家先祖的志向。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一刻,杨昭疯狂的大笑起来。他应该笑,因为这首诗实在太漂亮了,说的太好了,写的太妙了。

    “也只有这样的诗作,才配得上我家先祖的传奇啊!”

    这一刻,杨昭恨不得拿到诗圣手稿,请回家放在家里。

    可惜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连上一幅手稿,他都保不住,更别说如今了。

    所以,这一刻他只能想办法,找别人把这首诗写下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杨昭接到了家里老辈的电话。

    “昭儿,今晚的直播你在看没有?”

    “二叔,我自然在看的,我也看到了先生写给我家先祖的这首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啊!”

    “是啊,这首诗写的太好了。昭儿,这首诗要请在家里,我放在先祖的墓前。

    这么多年了,写先祖的诗人很多,可是没有一首有这样的豪迈气魄和那种大无畏。

    果然,不愧是诗圣啊!他的作品,真的让人震撼。”

    ……

    挂了电话,杨昭重新拨打了一个电话。

    “老魏,帮我写一首诗。”

    “老杨,是诗圣刚刚的从军行忆杨将军对吗?

    不得不说,老子现在嫉妒的不行。

    我们家,为什么先生不给我们写一首?”

    杨昭脸上的笑容,再也掩盖不住了。

    “嘿嘿嘿哈哈哈……”

    ……

    搞定了以后,杨昭来到了黄纶的直播间。

    如今,很多人都会在黄纶的直播间,听他鉴赏刘南的作品。

    说真的,大汉也就黄纶解读的最好了。而杨昭来的正是时候,此时此刻黄纶正好在鉴赏这首《从军行忆杨将军》。

    “各位朋友们,这首诗可以说也是一首绝世之作了,这首诗在我大汉古今来说,不算先生自己,绝对是最顶尖的一首诗。

    特别是这首诗里面的那种情怀,那种大无畏,我真的觉得这就像是杨将军自己写出来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首先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先生并不直接说明当时的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写出了杨欢将军这个人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杨将军当年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众所周知,当年杨将军一开始就是一个书生,他一开始的想法就是科举。

    可是最后,因为国家遇到了敌人,所以他放弃了自己一开始的理想。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颔联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作战,以排山倒海之势包围敌国城堡的过程。

    一个“辞”字,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

    一个“绕”字,显见铁骑威力无穷,把敌兵团团包围。

    龙城为匈奴名城,此处指敌军要塞。

    颈联紧紧接颔联,先生抓住了隆冬自然界的主要表象“雪”、“风”两者,刻画两军对峙时的紧张场面。

    上句视觉:大雪纷飞中战旗到处翻舞;

    下句听觉:风声狂吼中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

    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先生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当初和杨将军一样,有着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

    而且,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我记得,杨将军传里面有写过,当初和他一起弃笔投戎的人也二十多人。

    这些人,都是为了这个理想。这一刻,有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

    这两句诗,是当时士人阶层的最强音,有着时代的特色。

    这样的情况,在当时的朝代非常的普遍。

    无数读书人,毅然决然的去边关,投入到了杀敌当中。

    而其中,杨将军可谓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他甚至,让敌人二十年不敢有动作。

    这一刻,我无比的敬佩杨将军,他就是我大汉读书人的表率。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先生的艺术功力,可谓是举世罕见。

    首先先生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

    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杨将军当时是怎样投笔从戎的。

    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

    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

    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

    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我汉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再说一下,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最后的一句了。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啊。这一句,我可以说一定会成为千古名句,一定会被无数人铭记。

    我真的太幸运了,幸运自己生在了这个时代,这个可以见证诗圣刘南的时代。

    如果,我在今年以前去世了得话,我怕是无论如何都会不甘心的。”

    黄纶说的兴起,竟然直接站起来,拍打桌子表达他的激动。

    而他的直播间里面,也有无数人都是这样的。

    特别是杨昭,整个人甚至都炸开了,恨不得立马告诉所有人,杨将军就是自家先祖。

    ……

    “说真的各位,今晚先生写了很多作品。

    你比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