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 (第1/3页)
魏友山为陛下讲解制造硫酸过程中,遭遇到的种种困境。
在朝廷迫切需要大量硫酸的情况下,魏友山带领着西山煤局的大工匠,开始了试制过程。
这个过程非常非常的不顺利,第一步就在材料上出现了问题,铁、铜都会跟硫酸进行反应,不耐腐蚀,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并且非常危险,无论是缸体还是管道,气压不足或者被腐蚀出一个洞来,生产就会非常危险。
格物院最终经过了多次试验,使用了传统的炼丹炉来解决问题,也就是陶瓷罐来解决问题。
以前想要得到硫酸,也就是绿矾油,需要对绿矾进行干馏,很早的时候,炼丹师们就将绿矾放入陶罐之内,放入火炉加热,将硫酸提炼出来,效率低,产量更低,只能用于小范围的提炼。
陶罐耐腐蚀、耐高温、技艺成熟,容易塑形,想要什么形状都能烧出来。
很快,第一批的陶罐开始进行,硫磺燃烧后,在管子里和水蒸气变成硫磺油,硫磺油和绿矾油是一个东西,酸性腐蚀。
但其产量,相当的感人,和干馏绿矾几乎完全一致,而且伴随着严重的刺鼻性气味。
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大明的匠人,开始往罐里和塔里,添加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发现一种矿物就用火烧一烧,多种混合物放到一起烧一烧,看看能不能炼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早就成了匠人们的日常。
煤、焦、铁块、甚至连水肥都没有躲过一劫,全都被扔进了炉子里,相继得到过各种乱七八糟的产物,直到大明匠人将把火硝扔进了炉子里。
硫酸制备的产量开始大幅度的提升。
“塔是一公一母两个陶罐,中间用铅填充,铆紧密封,前面一共有三个塔,第一个放硫磺,第二个放火硝,前两个塔和第三个塔相连,中间有止压阀,只要气压足够,顶起销子就可以放气到第三个塔了。”魏友山讲解着前面三个塔的作用。
这三个塔是前灶,就是负责加压加热,第三个塔里放的是水。
三个塔的气压足够,就可以产生硫酸,一整排的大罐子一共有八个,第八个塔主要是废气处置,里面是一块块的铜条,对硫和硝进行最后的回收。
匠人们在生产中发现,原材料使用效率越高,产生的废料就越少,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温度,按照格物院判朱载堉对热的解释,越热,这些细小到人类无法观察到的微小颗粒,活动就越快,也就是反应越充分。
当然温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密封问题也要考虑。
大工匠们开始了第四次迭代,如同烧焦一样,尝试改变不同温度,增加反应效率。
一共历经七代迭代,终于算是能够让陛下来看一看,他们真的没吃闲饭,拿着朝廷的俸禄,真的有在做事。
魏友山将一个密封的玻璃瓶呈送给了皇帝,按照标签,里面是浓度高达98%的浓硫酸,重量为半斤,但朱翊钧眉头一皱,问道:“这里面是水?”
“陛下圣明。”魏友山沉默了下,陛下是真的不好糊弄。
朱翊钧哑然一笑,点头说道:“水就水吧。”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如此危险的东西,就这么递给了皇帝,显然是不符合缇骑的安保章程,别说浓硫酸了,就是硫酸铜制成的胆矾农药,朱翊钧都没接触过。
朱翊钧也不让下属为难,没有强行要看浓硫酸,就把水当成浓硫酸验收了下,生产是不会骗人的,产量需求摆在那里,胆矾农药无法大规模量产,官厂从上到下都要被审判。
欺君可是不赦重罪。
朱翊钧在火药局细柳厂溜达了好大个圈,朱翊钧手里是个原理性的模型,现实里,一个塔就是三层楼那么高,框架都是钢混结构,一座座塔整齐的排列在面前,并且无数的管道穿行其中。
每个人看到都会震惊无比,人力居然可以做到这般地步。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农学博士柯延昌俯首见礼,他比陛下早到一点,就急匆匆的去了硫酸铜制备工坊,在层层防护下,他见到了浓硫酸和反应中的硫酸铜。
“臣见驾来迟,还望陛下恕罪。”柯延昌再拜请罪。
“可不是,晚了整整两年。”朱翊钧让李佑恭拿来了柯延昌的崇古进步奖奖章和黄金底座,将其亲手交给了柯延昌,才松了口气说道:“朕可是妥善保管,生怕给柯博士给摔了。”
“谢陛下隆恩。”柯延昌收好了自己的崇古进步奖奖牌,正面是技术进步奖,背面才是王崇古敬赠。
柯延昌其实不太想要这块牌子,因为王崇古是个奸臣。
可是看着王崇古带出来的匠人们巧夺天工般的技艺,还是让柯延昌对王崇古奸臣的身份,产生了一些怀疑。
或许可能,王崇古也不是个奸臣,只不过是朝中政斗扣的帽子?朝堂斗争对柯延昌而言,有些复杂了,他懒得多关注了,这进步奖,是对他贡献的肯定,他受之无愧。
朱翊钧和柯延昌一边走,一边聊着关于绿矾油生产和胆矾农药应当如何使用的问题。
多数时候都是柯延昌在说,朱翊钧在听,有的时候,朱翊钧也问一些问题,话题逐渐从农药变成了农事。
比如中盛良薯一号的培育,速生杨的推广,大明在多地栽种了数十万亩的速生杨,人工林的轮种,好处很多,每多种一颗速生杨,就少一棵树被采伐。
大明对木材的需求几乎是无上限的,但大明的植被覆盖率也很低,水土流失严重,如何在发展的过重,防治水土流失,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大明发展路上遇到的难题。
“大医官们对中盛良薯产出的土豆,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试验,启用了三百个标本,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土豆确实有资格成为主粮,即便是重体力活儿的劳作,也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朱翊钧说起了土豆作为主粮的医学实验。
大明大医官们虽然没有太好的检测设备,但有皇帝特批的标本进行直接试验。
土豆的营养价值得到了实践的验证,这种产量高的农作物,的确可以更加容易的喂饱大明百姓。
“真的是个可喜可贺的消息。”柯延昌眼前一亮,这种高产量、易种植的农作物,最怕的就是缺乏了大明尚未了解的东西,导致不能长期服用,不能成为主粮。
现在看,可以暂时放下这个顾虑了。
“朕听闻柯博士还帮宁远侯开辟了五十万亩的棉田,详细讲讲。”朱翊钧说起了西域开拓的事儿。
柯延昌极其感慨的说道:“还是要谢过宁远侯的救命之恩,在哈密找盐生植物的时候,被马匪给抓了,是宁远侯四处搭救,才把臣给救了回来。”
“马匪?”朱翊钧立刻就感觉到一股凉意,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柯延昌要是出了什么事儿,朱翊钧怕是要把西域的马匪全部撕碎,都不能解恨。
大明外派的农学博士,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