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 (第2/3页)

五十名缇骑随扈保护安全,可不是让柯延昌一个人在大漠里晃荡,可能正是因为有随扈,才让马匪觉得这是一条大鱼。

    柯延昌找到了一种盐生植物,让人送往嘉峪关,身边护卫力量减少,就被马匪给围了。

    马匪求财不求命,李成梁得知消息后,让马匪这条道上的虎爷出面,把人保下来了,虎爷是投靠李成梁的马匪之一,算是招安了,原名马三虎,在道上颇有威望。

    马三虎把人赎了回来,李成梁并没有发作,倒是马匪们炸了锅,直接把劫了柯延昌的马匪窝给端了。

    马匪们不这么干,李成梁就要把所有的马匪窝都端了。

    朱翊钧了解了事情的始末,柯延昌不让人上报,是他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出门在外,遇到什么危险,都不算稀奇,为了这点小事,惊动圣上,责问地方官员,会给柯延昌以后的出行带来些困难。

    “该死的马匪!”朱翊钧恶狠狠的骂了一句,他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就不能这么善罢甘休。

    大明在西域拥有宁远侯坐镇的武装力量,这些马匪成了大明重开西域路上的绊脚石,那就碾碎他们就是了。

    朱翊钧立刻让李佑恭下章宁远侯,这些马匪,应剿尽剿,用他们的人头,为营造安宁西域出一份力。

    柯延昌说了很多西域的情况,和大明士大夫想的不一样,西域上到国主、万户贵族,下到百姓,竭诚欢迎大明王朝前去王化。

    因为按照西域人的经验,中原王朝来了,青天就有了,日子就会安稳下来。

    只要中原人一来,就有西域人支持中原人建立统治,甚至在西域有句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

    两汉交际时候,西域和中原断绝了联系,光武帝再建东汉,国力有限,没有重开西域都护府的打算,西域被匈奴统治,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可谓是人神共弃。

    在西域诸国反复上奏请命的情况下,定远侯班超再通西域,经营三十年,给西域带来了安定和繁荣。

    到了唐末,西域再次和中原断绝了联系,一直到南北两宋交际的时候,辽国的耶律大石跑到了西域建立了西辽,也获得了西域人的拥戴,并且耶律大石干的很不错,把西域经营的极好。

    对于西域人而言,中原大皇帝派去的人是可信的,他们不太相信从其他方向来的人,这些统治者,只能带来动乱和杀戮。

    西域这块地方,自古以来被四面八方的统治者征服过,北方的匈奴,南方的吐蕃,西方的波斯、帖木儿,这些统治者,一个比一个残暴,一个比一个抽象。

    只有来自中原的统治者,会推广农业技术,会兴修水利,会调解西域诸多邦国之间的矛盾,结束征战。

    班超当年留下的穿井、坎儿井技术,依旧庇护着所有的西域人。

    而且和皇帝、士大夫想的完全不同,西域是个农耕区,而非游牧区,每年依靠雪山融水、地下水发展出绿洲耕地,农耕区域的百姓,自然更加趋向于农耕的中原王朝。

    就是天山以北的放牧区域,当地人也会种点什么,而不是随水而栖,随时令迁徙,过的是定牧生活,他们对迁徙并不认可,当然,这世界上,也没人愿意当流浪汉。

    李成梁营造铁门关和温泉关,就得到了当地人的支持和拥戴,因为李成梁干的事儿,似乎和班超没什么不同,垦荒、兴修水利、营造关隘防止入侵、调解各方矛盾,停止杀伐。

    当然,绝不是说没有死硬分子,需要使用武力的时候,李成梁从不吝啬就是了。

    柯延昌的意思是,重开西域,比朝廷预想的要简单一些,至少是有很强大的民意基础和历史惯性,百姓并不抵触汉人前来建立统治,有了这个前提,很多事情,做起来就简单多了。

    温泉关营造之后,大明朝廷就可以再设西域都护府,而李成梁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西域大都护了,李成梁虽然这个年纪了,但还是很想建功立业,最起码把自家的爵位,再上走一走,升为国公。

    朱翊钧和柯延昌、张居正、戚继光在北大营武英楼一起用过了午膳,朱翊钧抽空专门写了封圣旨到西域,让李成梁绝对不要放过这些马匪,居然敢在大明皇帝头上动土,那就留不得他们了。

    农学博士,每一个都是宝,损失哪个,朱翊钧都不乐意。

    在用过午膳之后,朱翊钧在北大营操阅军马,下午回到了通和宫御书房继续处理国事庶务,奏疏繁杂,一直处理到了晚膳的时候,才把一天的事情忙碌清楚。

    “这篇文章有意思。”朱翊钧拿起了一本杂报,《民报》上刊登了一本杂报,《进士家考—富贵不过三代》。

    这篇文章一共考究了自洪武年间到万历年间,可考证的共计2088位进士家族的传承情况,首先就是地理上分配极其不均衡,完全集中在了浙江和南衙,其次,就是这2088位进士家族,传一到七代者,分别是311个、1500个、209个、51个、12个、4个和1个。

    大明进士家族将近86%传不到三代,传到三代就只有一成,传不到三代以上的概率为96%,这和武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明武勋包括世袭的千户百户,基本都有后人,《陕甘绥卫所选簿校注》记录的非常详细,几乎没有断绝。

    进士家族,富贵不过三代。

    这位笔正,对这些进士家族为何会衰败,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考证,最终得到一个结论,凡是能够考据的家族断绝原因,就只有一个,内斗,内斗引发的家族结构的腐朽和崩塌。

    内斗非常的严重,妻妾争宠、姑嫂宅斗、兄弟阋墙、官府告发、诬陷栽赃、买凶杀人、买通狱卒狱中杀人、戴绿帽、休妻、侄儿将姑姑沉塘如此种种,各种手段花样繁多,比那些话本里,写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精彩数倍。

    笔正以苏州常熟徐氏进行了举例。

    徐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万历九年病逝,享年六十三岁,徐栻刚刚离世没多久,常熟徐氏已经撑不住了。

    徐栻有一儿一女,进士的女儿自然要嫁给进士的儿子,徐栻为女儿找了一门好亲事。

    徐氏女嫁给了瞿汝稷,他的父亲是嘉靖二十三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官至礼部右侍郎的瞿景淳。

    没成想,徐氏女刚刚进门没多久,老丈人瞿景淳就病逝了,当时按照守孝的礼法,瞿汝稷需要守孝三年,这三年,瞿汝稷也不能跟徐氏女同房。

    徐氏女要受三年的活寡,她按耐不住自己的性子,跟丈夫的弟弟瞿汝夔看对眼了,二人眉来眼去,就滚到一张床上了。

    这丈夫瞿汝稷得知此事,就暴跳如雷,写了封信《答徐司空书》,告知老丈人徐栻要休妻。

    徐栻是官场人物,最看重面子,当然不肯让自己的女婿休妻,还许诺了一些好处。

    瞿汝稷是个性情中人,再次写了封信回复,坚决要休妻,徐氏女被休掉回到了娘家。

    徐栻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