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顷刻踏破山河万里 (第1/3页)
四千五百精锐,真的很多了,其实朱翊钧带的人还是有点多了。
按照戚继光的说法,陛下带八百缇骑,南下松江府,完全足够了。
八百人,是一个将领能够直接指挥的人数上限,再多点,就得依靠别人去指挥了,当有八百全副武装的精兵,就可以准备起兵争天下了。
八百人,可以让项羽突围,垓下之战,刘邦三十万人围困项羽于垓下,项羽率领八百人突围;
八百人可以让霍去病纵横于匈奴之间,霍去病十八岁初从军,从卫青手里领了八百人,长驱数百里,斩首匈奴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单于季父,封冠军侯。
朱翊钧的军事天赋的确不高,但指挥四千五百人,无论是突围,还是守住行宫,都绰绰有余了。
要搞宫廷兵变,一共要搞定三件东西,武库、城门和中枢。
这都是司马懿搞兵变搞出的经验,司马懿兵变的时候,控制了司马门、洛阳武库和永宁宫;李世民搞兵变的时候,控制了玄武门、武库和太极宫。
这三要素,也经过了历史的多次考验,少一个都白扯,武库才有武器和甲胄;城门防止班直戍卫反支援;控制中枢,最重要的是不能让皇帝的圣旨出宫,一旦皇帝圣旨出宫,勤王的人就出现了。
勤王的人可能是真心实意,也可能是打着勤王的旗号谋求天下,但一旦皇帝圣旨出宫,代表着兵变失败了,演变成了争霸赛。
陛下只要守住了黄浦江行宫,安全就完全可以保证。
在一个安定的朝代,通过兵变的方式,杀一个有继承人的皇帝,绝对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陈璘还想着光宗耀祖,还想着自己这个首里侯能够名至实归,他可不想遗臭万年,在大明发动兵变,除了挨骂之外,不会有任何的收获,这是有历史教训的。
大明有过宫变,就是景泰八年,由明英宗发动的夺门之变,具体执行者是石亨。
石亨以复辟事首功,得封忠国公,短短三年后,就被明英宗以叛逆罪坐罪处斩。
明英宗不得不杀了石亨,一旦这个忠国公的国公位真的传下去,就留下了一个这么做就可以封国公的路径,别的不说,被抢了皇位的朱见深,明英宗的亲儿子,就会有模有样,纠集一班武将,再搞一波兵变。
明英宗只能把石亨以谋逆大罪坐罪论斩,把这条路堵死。
石亨很能打,在正统十四年十月,击败了虏入的也先,甚至在清风店埋伏了也先,让瓦剌人损失惨重,石亨能打,北虏人人畏惧,称其为石王。
可最后,历史给石亨的评价是狐鼠耳。
狡猾、见缝插针、擅长钻营的狐鼠之辈。
在皇帝的圣旨之下,被封了江面的黄浦江,再次开始了忙碌,一条条漕船,头连着尾,尾连着头,如同一条条蜈蚣一样,带着满仓的货物,如同在江面爬行一样,一眼望不到头。
中间会夹杂几个蒸汽拖船,泄压的时候,冒出滚滚蒸汽,汽笛声悠扬,响彻整个江面,传到通和宫内。
朱常潮,大明二皇子,因为扁桃体反复感染发烧,几次濒危,九岁那年大渐,陈实功死马当活马医,给朱常潮割了扁桃体,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自此以后,朱常潮就跟随父亲学习武艺,强健体魄,并且开始学习医术,师从范无期。
朱常潮觉得自己的父亲像个小孩,因为他的父亲很喜欢站在文华楼,这个黄浦江行宫的最高处,看向江面那些漕船,一看就能看大半个时辰,也不嫌烦。
“母亲,父亲在看什么?”朱常潮询问着王皇后,他父亲究竟在看什么,上次松江府驻跸,就每天看,这次来了,仍然是每天都看。
“看国泰民安。”王夭灼想了想,低声说道:“就是国家没有战争,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对你父皇百般辛苦的肯定。”
朱翊钧眼睛珠子一转,面色严肃,端起了帝皇的架势,摸了摸朱常潮的脑袋,点头说道:“松江府日新月异,大明也在蓬勃发展,的确,我在看国泰民安。”
王夭灼憋着笑,其实她知道,朱常潮是对的,他的父亲的行为,的确像个孩子。
朱翊钧真的没有那么深沉,这是他放松的方式,他就是在单纯的看这些漕船,没什么别的想法,在京师他看不到这种场面。
他喜欢这些奇物机械,文华殿偏殿满屋子的手办模型,就是证明。
“父亲母亲又逗我!”朱常潮不是笨蛋,从父亲和母亲的神情,他就知道父亲在逗他玩。
冉蕙娘站在一旁,她早就放弃了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也完全明白了李太后的心思,李太后根本就没有扶她上位的打算,只是让她跟王皇后打擂台,让王皇后更听话一些。
显然,失败得非常彻底。
一个基本事实:宫斗上位的李太后,决不允许亲儿子的后宫真的乱起来,不可能扶她上位。
冉蕙娘也不得不承认,相比较喜欢溺爱孩子的她,王皇后教育孩子,真的很厉害。
朱常潮其实非常不听话,但在王皇后面前,乖得跟个鹌鹑一样。
“大将军还有三日就到了。”朱翊钧在行宫闭门不出,等了十二天的时间,戚继光已经带领京营两万七千众,六个步营、一个骑营、一个车炮营,抵达了扬州府,三日后,就可以顺利驻扎在松江府大营。
等大军到了,朱翊钧才算是正式开始了今年的松江府驻跸,这段时间,算是朱翊钧休假时间。
朱翊钧其实一直在等一些意外发生,比如谋反、比如冲击行宫、比如行宫着火等等,但他等了十二日,都没等到,戚继光大军抵达之前,就是最后的机会了。
三天,朱翊钧希望这三天,发生点什么,来促进政令的推行。
但这三天,是风平浪静的三天,一直到戚继光军兵通过了黄浦江大桥,依旧是什么都没发生。
看起来是机会,也有可能是陛下在钓鱼,钓那些藏在水底下,蛰伏起来的野心之徒。
野心家是有野心,又不是傻子,皇帝有点难杀,这是公认的事实,还不如再等等,至于等什么,野心家其实在等皇帝怠政。
皇帝怠政,机会就会多起来,皇帝如此勤勉,做什么都是徒劳。
戚继光率领剩下京营到了之后,朱翊钧开始频繁的接见朝臣,处理起了各种政务。
皇帝这次驻跸的头等大事,应天府、杭州府、扬州府、徐州府、常州府、苏州府六府之地,要推行一条鞭法。
松江府试行一条鞭法足足十一年之久,大明充分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后,才在这六府再次推行一条鞭法。
这六府,也是完成了还田的六府,一条鞭法施行的条件,除了白银堰塞、初步完成商品经济蜕变之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还田令得到了执行。
生产关系不改变,一条鞭法没有施政条件。
朱翊钧召集了内阁大臣张学颜、侯于赵,兵部尚书梁梦龙、松江巡抚李乐、应天巡抚王希元等臣子,还把元辅张居正、大将军戚继光叫到了行宫内,讨论关于一条鞭法的推行。
朱翊钧示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