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 排除万难,支持北伐  大明:寒门辅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 排除万难,支持北伐 (第1/3页)

    安置俘虏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有这方面经验的官员不在少数,十几年过去了,也不见出什么大问题。

    按理说,给他们分田,打个茅草屋就可以了,毕竟是俘虏,不能等同于寻常百姓,再说了,绝大部分大明百姓还没一分院,住的还是漏雨漏风的茅草屋,凭什么让俘虏住那么好?

    杨靖对于顾正臣的提议并不认可,据理力争,开济、薛祥等人也表示赞同。

    朱标据理力争,言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这些人归心,彻底认同大明,并成为大明人。若只是草草安置,放任其在穷苦之下挣扎,这会不会也是个隐患?”

    洪武初年,因俘虏安置不当,就曾引起过俘虏造反的事。

    要让这些俘虏安心,转变生活习惯,从牧人身份转为农户身份,这需要一个过程,总不能他们人在大明了,还允许他们搭蒙古包吧?

    蒙古的显性的特征必须抹除,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需要向大明靠拢。

    这些俘虏可不是寻常人,对他们的改造关系着地方上的安稳,安置不好,生活的苦难,一旦落草为寇,逼上梁山,倒霉的还是大明百姓,地方衙门。

    几番争论,没个结果。

    最终还是朱元璋开了口,言道:“俘虏众多,安置起来确实是个棘手之事。这样吧,将一半俘虏抽出,分散至上百个卫所之内,给其田地,让其垦荒务农,交卫所看管,但不得奴役。”

    “剩下一半俘虏,安置在山东、河南、北平之内,分散下来,相应府州县也分摊不了多少,一分院就不要给了,但必要的生活之物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安身之地也当有良田、水渠……”

    杨靖、开济表示赞同。

    邓愈见这件事议出了个结果,便继续说:“第二件事,便是北伐大事。此番蓟州大捷,表面上是元廷南征,实际上却是北伐的一部分。现如今西路军应该正在草原之上朝着捕鱼儿海进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