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将埃尔德·卡特发配宁古塔! (第1/3页)
当然了,亚瑟倒也不用因为没有踩中游记题材大火的风口而太过难受。
因为现如今的伦敦出版市场上,大火的题材可远不止游记一种。
自从沃尔特·司各特爵士在英国横空出世以后,历史题材向来是伦敦出版市场上的畅销品。
而根据近几年伦敦出版行业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历史题材市场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盛况。
只不过,历史题材供不应求并不代表人人都能赚到这笔钱,自从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不幸去世之后,这几年英国鲜有像样的历史著作问世。但是,只要出现一本选题不错并且文笔可圈的著作,那么它的销量就不可能低于一千册。
而在这方面,吃版本红利吃的最多的家伙,首推沃尔特·司各特的衣钵传人埃尔德·卡特。
自从卡特先生凭借处女作《侠盗罗宾逊》在英国一炮打响以来,他在忙于地下文学事业的同时,也先后忙里偷闲的出版了多本历史题材。
埃尔德完成环球航行返回伦敦后的第二年,便推出了其重磅代表作《布伦海姆的号角》。
这本以170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布伦海姆战役为背景的军事历史,讲述了年轻的约克农夫托马斯·哈罗被征召入伍,随第一代马尔博罗公爵约翰·丘吉尔远征莱茵河的故事。
这本定价1镑10先令的三卷本刚一推出,首版1000册便在三个月内售罄,由于销售火爆,所以不得不年底再版2000册。
《雅典娜》与《伦敦评论》等文学杂志甚至一度认为,《布伦海姆的号角》的出版具备相当程度的象征意义,在这本书推出之后,英国文学界已经无人敢于挑战埃尔德·卡特身为沃尔特·司各特继承者的地位。
而在沉寂了一年多以后,尊敬的埃尔德·卡特先生在前往巴黎与挚友亚历山大·仲马先生完成友好磋商后,又于上周隆重推出了其“构思了八年之久”的史诗级巨著《兰开斯特之血》。
故事横跨半个世纪,从1485年的博斯沃思战役写起,直到1534年的《至尊法案》通过,英国正式完成宗教改革。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被隐匿了血统的年轻抄写员——约翰·莫顿。
作为兰开斯特家族被遗忘的私生子,他被迫在都铎王朝的阴影下隐姓埋名。莫顿通过与慈悲为怀的改宗教士、心狠手辣的宫廷秘书,以及一位天主教贵妇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成就了兰开斯特家族私生子在都铎王朝的重新崛起。
虽然这本书推出还不到一个星期,但已经在伦敦的文学评论界引发了广泛讨论,而从目前伦敦各大书店火爆的销售情况来看,现在帝国出版唯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什么时候加印。
虽然亚瑟对于埃尔德又是约克郡农夫、又是私生子的主角身份选择颇有微词,但是看在两本书这么卖座的份上,他倒也没有去和埃尔德多做计较。最重要的是,他现在也拿不准埃尔德选的这两个主角,到底是他自己的主意,还是大仲马给他支的招。
并且,按照亚瑟的想法,帝国出版在选题方面的布局,始终要坚持兼容并包的格局。
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在每一种题材上,至少是在每一种热门题材上,都必须要有一个以上的专精作者储备。
换而言之,如果埃尔德不能拿下历史题材这个热门阵地,那反倒是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而在丁尼生统治诗歌、达尔文称霸游记、埃尔德支配历史、狄更斯通杀伦敦剧院、迪斯雷利借着政治题材宣传自己之际,亚瑟·黑斯廷斯爵士本人又在干什么呢?
作为帝国出版公司的董事会主席,亚瑟爵士决定,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他毅然决然的朝着那个帝国出版公司几乎所有作者都无法触及的领域进军了。
或许令许多人没想到的是,当下伦敦出版市场的另一大风口居然是科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