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三章 将埃尔德·卡特发配宁古塔!  大不列颠之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二十三章 将埃尔德·卡特发配宁古塔! (第2/3页)

专著。

    查尔斯·巴贝奇的《制造业经济》、拉德纳博士的《蒸汽机》、麦卡洛克的《商业辞典》、贝恩的《棉花制造业史》,这些听名字就让大部分人头疼、售价也十分高昂的科学专著,在伦敦出版市场上居然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商业成绩。

    甚至于,就连詹姆斯·克拉克博士那部医学专著《痨病论》,也在经历了霍乱疫情的英国获得了十分广泛的传播度。相较于大部分晦涩难懂的医学书籍,《痨病论》写的相对通俗易懂,但即便如此,也很难解释为什么几乎每一份稍具影响力的报纸和文学期刊,都在以最热忱的态度向公众推荐此书。

    但是,看不懂不代表不能跟风。

    以亚瑟爵士的自然哲学造诣,让他出论文或许挺难为人的,但是让他根据当下的科学进展出几本科普读物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当下伦敦最热销的几本科普读物上,几乎都能看见亚瑟·黑斯廷斯这个名字。

    亚瑟与达尔文合著的《地球的脉搏:贝格尔号与南美洲》作为《贝格尔号航行日记》的科普改编版,以第三人称的叙事笔调,将达尔文笔下的地质与生物观察转化为了通俗易懂的科学解释。

    《伦敦评论报》称其为“让科学现象说话的散文”。

    《泰晤士报》的书评也写道:“这本书让人第一次觉得,科学也可以像一样有情节。”

    而伦敦地质学会更是将推荐为“青年读者地质学入门的必读作品”。

    而亚瑟与伦敦大学医学博士约翰·斯诺合著的《水源中的瘟疫:霍乱统计学》,则根据当年伦敦和利物浦霍乱疫情,将复杂的医学数据与社会观察相结合,运用连环图表、街区地图和市政记录推测了霍乱的传播机制。

    虽然这本书在医学界引发了广泛争议,支持者和反对者几乎五五开。

    但是这并不妨碍皇家内科医师学会邀请警务专员委员会秘书长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以“公共卫生与警政协作”为题,作了一场公开报告会,而这也被许多人视为英国公共卫生宣传的里程碑事件。

    至于亚瑟为迈克尔·法拉第编辑整理的《皇家学会历年圣诞讲座集》,虽然按照法拉第本人的意愿,这本书的售价几乎与成本持平,不止不赚钱,甚至还要赔上宣传费用。但是,这本书却也是当下伦敦最卖座的科普读物,甚至被誉为“自然哲学领域的《神曲》”。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书的出版为亚瑟爵士和帝国出版赚回了足够的社会声誉,并奠定了其在科普领域与钱伯斯兄弟创办的廉价科普读物《国民百科》分庭抗礼的地位。

    阿尔伯特静静地听完这番介绍,整个人都震撼的说不出话。

    他原以为,帝国出版公司不过是像许多巴黎出版社那样的,某种带着贵族气味的高级文化沙龙,是亚瑟·黑斯廷斯爵士借闲情雅致创办的私人俱乐部而已。

    可现在看来,帝国出版脑袋上的“帝国”绝非虚衔。

    把帝国出版公司的出版物一字排开,那简直就是一部小型的英国文明史。

    不管是诗人、家、剧作家、科学家、政治家,甚至于医生和水手,帝国出版居然全都囊括在旗下。

    直到这个时候,阿尔伯特才终于明白舅舅利奥波德在布鲁塞尔时,为什么要对他说那些话。

    “谁能决定一本书该被印出来,谁能决定一份报纸该报道什么,谁就能决定人们的想法。在政治上,英国的主权属于选民。但是在精神上,英国的主权属于印刷机”

    托马斯·巴恩斯仅仅只是掌握了发行量巨大的《泰晤士报》,便被许多人认为能够决定选战走向,而巴恩斯本人甚至被帕麦斯顿子爵称为“当下英国最有权势的人”。

    《泰晤士报》如此,那帝国出版呢?

    虽然帝国出版的印刷量,可能不像《泰晤士报》这种日报那么大,但是仅就阿尔伯特目前的观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