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251章:理国政 (第2/3页)
他今后可能就只能是坐镇京师,成为大乾的总工程师,负责在指挥中心指挥,和制定一个宏伟蓝图。
而萧政,自然是要在外主政,东奔西跑,帮助大乾探索海外,向东南、西部扩张了。
一个主内。
一个主外。
如此一来,才能快速实现中兴。
“船只务必要足,孤想要在琼州建立市舶司,造船、贸易,船行越南、天竺、大食等地。”
萧政默默听着,末了问道:“大哥,你可有意想要取东瀛?”
萧奕摇了摇头,道:“自是当然,不过不能太急,可以先露出口风来,这样一来,也能安抚武勋,也能让文武百官们知晓大乾今后的发展的一个方向。”
“东瀛虽是一个岛屿之国,但是这些年的发展也很大,大乾这些年一直面对北地四贼,打的也都是陆地上的战争。”
“想要取东瀛,还是要把大乾海军建立起来。”
“你可能不知道,东瀛之地,白银很多,不是一般的多,是几座白银矿山。”
萧政疑惑不解,问道:“大哥是如何知道的?”
萧奕很直接道:“书上看到的。”
萧政很想问,是那本书,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
“臣弟明白了。”萧政回道:“我会在江东造船、练兵、剿盗,并多派人进入商队、了解东瀛的情况。”
萧奕欣慰道:“嗯,你做事,我向来都很放心。”
“看着吧,大乾在我们兄弟两人的手中,必定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之盛世。”
……
萧奕独自坐在殿中,继续翻开奏折。
涉及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安西都护府那边出现了马匪,四处烧杀抢掠,烧了不少村落。
韩世重如今正在带兵剿匪,但是对方一直都是神出鬼没,一个一个骑术很高,烧杀抢掠之后,就立即逃走,躲了起来。
他只能安排蕃骑驻扎在各个关口,巡查往来人员,同时,防止马匪继续作乱。
比如,在哈林之地,也有一些牧民,不愿意遵守大乾的统治,有十几个牧民开始反抗,最终被平定了。
又比如,河东道出现了旱灾,灾情的区域不大,所以也就不是很重,但是几个州县的百姓,都是受到了影响的,不说良田干涸,庄稼干死,他们自己也没水喝啊。
所以不仅仅是需要粮食,还需要饮水。
好在,河东道的官员安排及时,当地的守备士兵们,利用马车运送水和粮食。
萧奕立即让人去把情况打探清楚,让欧阳修、张柬之写几篇文章,在邸报上报道一下。
重点,自然是军民一家亲。
现在是天下太平,一战之后,死了不少大乾的士兵,也就有不少人没了丈夫、儿子。
也有不少人在这一战之后,解甲归田,当起了田舍郎。
而没了战事。
守备厢军的士兵们很容易就产生懈怠之心、享福之心,慢慢地消磨了他们的意志。
萧奕的意思很明显,练兵备战,还要提高军人的身份、待遇、名誉等。
往后,军人的素养绝对要高,觉悟也要提升起来,更要读书识字,还要树立思想。
而这一切,也需要一个阶段,还需要很长的路来走。
四月初五。
春耕全面开始。
大部分将士们都有着假期,直接回家参与春耕了。
不少将士们,还得了一条曲辕犁。
这是萧奕突然想起来,询问了司农寺的徐光蕲之后,才让他打造出来的。
请了不少木匠,形成了流水线,加班加点。
这个曲辕犁,也是一个春耕利器,一天时间,可以犁地的量是以前那种木犁的几倍。
大乾以前对于铁的控量比较严格,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