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251章:理国政 (第3/3页)
农户都是人工犁地,耗时耗工。
萧奕现在是放开了。
因为有着高炉炼铁,再加上开发了好几个铁矿,建立起来国有矿产机构,进入这些矿山的矿工,每个月可以得到一笔工钱,还包吃住。
从此,也就有了外出务工的人。
也因为以工代赈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底层工人出现,他们在春耕之时,回家完成春耕,春耕之后,就会离开家,前往其他地方参与工事。
大乾还在拓宽道路,也就是修路搭桥。
想要富,先修路。
以前的官道是一辆马车的宽度,现在的官道,最起码是四两马车的宽度。
大乾的铜矿不多,铜钱产量不高。
但是航海业的发展壮大,当地生产力也慢慢地提高,白银的产量就高了起来。
萧奕让徐光蕲那边研发,加入了其他的金属,让银币光亮圆润。
银币慢慢地成为了主要货币了。
当然,最值钱的,还是金币,这是无法改变,也没有任何货币可以替代的东西。
至于通货膨胀,以现在的大乾主体经济来看,远远不至于出现那样的结果。
一来,金币、银币、铜币三种货币的换算价值,也都是经过了严格的推演以及预测,最后定下来的规则。
二来,银币不像是银票,直接以百万、千万来计算,也就不会失去公信力。
东瀛那边还在源源不断运送白银,以后,也将会有更多的白银。
银币肯定能成为大乾货币的主流。
萧奕又拿起一个奏章,上面写的内容,让他眉头蹙起。
藩王、宗室。
五个戍边亲王一开始似乎有一些异动,后来,因为五个太守相继被快速平定,又彻底蛰伏。
其中,康王直接就玩消失,逃出了康王府,可能已经隐姓埋名了。
辽王倒是一个好汉,被萧奕器重。
然而,还有晋王、宁王、齐王,甚至是,还有一个巫王萧策呢。
萧奕思考良久,第一策,是藩王活动限制的改革。
太祖祖制,藩王无故不得离开封地。
这就限制了藩王们的活动,也限制了他们的内心,久而久之,必定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若是放开了藩王们的活动范围,天下之大,他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这时候,其实对于萧奕这个监国太子来说,好处多多。
亲王出行,那肯定会有一个排场吧。
谁的排场要是过了,是不是就有借口,可以顺势问责问罪处罚了?
虽然不会因此就直接削藩,但是上邸报,报道一下,以示惩戒,其名声也就受到影响了吧。
一个兢兢业业、主张勤俭节约的监国太子,和一个铺张浪费,出去就要几千人跟随的大排场,是不是能够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除此之外,他们出行之后,其安全性自然也会比宅在封地里面要差很多吧。
若是有几个见钱眼开的毛贼,暗中偷抢什么的,会不会引发一场血案?
第二策,是不再设置最低宗室等级,允许藩王庶子参与科举、参与行伍、经商、航海,同时只给藩王加少量俸禄换取兵权。
这样一来,朝廷就可以不用分封藩王的子子孙孙,生一个儿子,就要有一个爵位,拿一份俸禄。
仅仅是一个宗室的俸禄,就是一个庞大的字数了。
那为何就一定要朝廷养着呢?
他们不能自己养活自己,不能自己成家立业,不能自己去创造财富?
况且,断了这些人的科举之路,朝廷还可能损失不少人才呢。
萧奕不断地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然后继续去完善。
最后,才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
“来人,召六部尚书觐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