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5章:论王朝的更替  大乾监国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55章:论王朝的更替 (第2/3页)

,也非常大胆。

    朝堂之上的不少官员,脸色都变了,都小心翼翼地看着监国太子殿下。

    狄晏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啊。

    王朝的更替,主要原因就是皇帝的昏庸无能。

    这样的话,多少有一些大逆不道。

    “好!”

    萧奕拍着手,欣赏地说道:“当真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狄尚书所言,也足以是震耳发聩、引人深思。”

    “欧阳修,明日的邸报上,孤要见到狄尚书今日之所言所思所感!”

    欧阳修连忙出列,躬身施礼,道:“喏。”

    疯了。

    百官们都觉得监国太子这是要疯了不成?

    这样的话,不仅仅是让狄晏在朝堂之上说了出来,更是要上邸报,让天下人都看看?

    这就有一点儿像是罪己诏了啊!

    有人连忙站出来,躬身道:“殿下,不可。”

    “狄公之言,虽然颇有道理,但是……但是万万不能公之于众啊!”

    萧奕直言道:“有何不可,圣人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作为大乾帝国的掌权者,难道就不应该三省吾身吗?”

    “每每称赞于帝王,什么虚心纳谏、广纳谏言、赏罚分明、施以仁政、爱民如子等等。”

    “可你们就能够保证每一位帝王都可以做到这般英明神武吗?”

    “帝王若是做错了,是一定要有大臣站出来谏言,引导他改正,这才叫做辅国之臣!”

    萧奕挥挥手,让那人退回去了。

    “孤倒是也有一些想法,王朝的更替,也不仅仅是在于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诸卿可以把‘生产力’暂时理解成‘种植粮食的能力’,也就是说,粮食多,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才能让黎民百姓活下去。”

    “也会出现一些不从事耕种,可以做其他事情的人。”

    “从这之后,也就诞生了中层阶级、高层阶级,也就能维持一个王朝屹立不倒的原因。”

    “很明显的例子,便是三皇五帝的部落争斗,再到最后的部落统一,耕种的粮食产量也就多了起来,然后就有了王朝。”

    “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

    “为什么为什么要说奋六世之余烈?”

    “便是因为秦朝积累了六位帝王的文治武功,让百姓们能够吃得上饭,还能养活百万大军。”

    “这其中,商鞅变法,便是扭转了大秦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

    “秦朝时期,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制之策。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秦朝壮大起来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从上到下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原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比如,商鞅在商业一道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想来,你们肯定是读到过商鞅变法,也知晓这等变革的内容,却又无法深刻领会。”

    “就比如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