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大儒辩经,新学和儒学之争 (第1/3页)
随着第四天的到来,一个名字的出现,却是让全场为之一振,包括太子殿下和六部尚书,也都再度打起了精神。
三宝太监喊得清楚,河北道冀州信都人,前朝明经进士,本朝开国时期的博士,国子监监正,后来告老还乡在河北道建立了鹿山书院的老夫子,大乾仅存的五位大儒之一的盖文达伏阙求见,请上书言事。
且说,盖文达乃是河北冀州信都人,前朝末年时期的明经进士,师从大儒,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大乾立国之后,成为了国子监的博士,后来的监正,可以说,名满天下、桃李天下。
今年大约八十余岁的高龄,乃是公认的大乾大儒之楷模,和弘文馆的颜师故、孔颖达名列大乾五位大儒之位,且此人乃是榜首。
萧奕在来到了金陵城,宣布要开东南问政大会后不久,就听闻此人从冀州那边过来了。
很难想象,八十多岁了,还能长途跋涉。
正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很多人也都知晓这位大儒在这时候,还要舟车劳顿,从冀州赶到金陵城的原因。
无外乎,儒学和新学之争。
等到中秋佳节到来之前的第二天,此人也终于是到达了金陵城,照例,先是拜见了监国太子,双方也算是君臣相宜,太子萧奕还专门让人好生地照顾老先生,而东南很多士子也借此机会,想要拜访这位大儒,多少有一点想要拉近关系的意思,但盖文达一直都是闭门谢客,似乎是养足了精神气,就等着东南问政大会的召开,俨然也是目标明确的。
萧奕最开始推行新学的时候,此人本就打算要来一个伏阙上书,但是那时候,萧奕也知道,这么生硬地推行新学,必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抗,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早已经是深入人心,朝野上下都是儒家士子,就连张久陵也不想做这件事情,只想着,老了可以好生地养老,把自己这个三朝元老的名声保持下去。
但是耐不住萧奕的强硬手段,只能是站出来,当新学的代表,而随着萧奕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