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1章:皇权不下乡  大乾监国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91章:皇权不下乡 (第1/3页)

    萧奕心中却也明白,仅仅是这朝堂之上的百官支持,那也不过是成功了一半。

    最重要的还是皇权下乡,政策能够落实到位。

    惠民之政,要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惠利,那才是真正的惠民之政。

    若是老百姓没能享受到,不过是张嘴喊口号罢了。

    可想要皇权下乡,并不容易。

    朝堂上的掌权者要赏罚分明、恩威并施,朝堂之上的百官们要忠君爱国、体民之情、有决策力、执行力,再到大乾十三道的宣抚使、各州太守、最后到县衙等等。

    这些政策的执行者,运用各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资源,通过组建对应的组织机构,采取包括了解释、实施、服务、宣传等方式,将‘大乾国家政策’本身的内容,转变为‘现实效果’,使得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

    这是一个理想中的决策层对政策执行的过程。

    且,要保证每一层,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也就是,每一层都能想办法来去执行大乾每一项国策。

    然而,道理谁都懂,谁都会做,但像是萧奕这般给定下标准,做出定义,却很难。

    这就好比又回到了前朝时期,朝廷征收赋税的方式。

    直接定下一个标准,也不管各地的发展情况,总之,让你交多少赋税,你就必须完成。

    而如今,若是大乾朝廷也定下一个标准,要把这个国策施行的如何如何。

    从十三道的宣抚使再到各州的太守,必然是也会遵守这个标准。

    可到了县衙。

    怎么实施?

    因为县衙才算是面对百姓们的最基层官署,上面各种各样的国策,到了县衙,是要真正去施行的。

    就比如摊丁入亩,这个国策到了县衙,县丞、县尉都要遵从,然后去施行。

    这就要耗费他们的心思,也要让他们去面对一个县之内的世家大族、士绅豪商等人。

    还要面对普通老百姓的诉求。

    一个不好,就会被双方控诉,传到了监察御史那里,那就是治理不力、能力不足、昏庸无能了。

    萧奕继续道:“孤知道,加了这两个税法,必然会有很多人反抗,毕竟,这本来就是有意增加他们的税,为的其实也是缩小贫富差距,以减轻贫富差距带来的人地矛盾。”

    “他们并不知道,若是让这个矛盾持续下去,必然会引起农民的反抗。”

    “古往今来,农民起义少吗?”

    “有些人,只是看着眼前的一点儿蝇头小利,也只是看着自家一亩三分地。”

    “却不知,国是千万家,仅仅他一家过得好,也不过是短暂的昙花一现。”

    “穷苦百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只有举旗谋反,杀出一条路来。”

    “到时候,他们就还能保证自己能过富贵生活,就能保证自己这一家,能够传给子子孙孙?”

    “只有当大乾这个国稳定,他的家才能不遭受战火之侵扰。”

    “谁要是还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他现在所享受的富贵荣华,也都不过是过眼烟云。”

    以前总是讲忠君爱国,只是因为儒家的思想根深蒂固,就好像是洗脑了一样。

    很多人出人头地、争名夺利,基本上也都是要遵从天地君亲师。

    皇权永远是最大的。

    然后便是丞相的权利,又或者是拥有着兵权的亲王,还有地方上的太守,再到最下面,就是县丞。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

    县丞在平常时候,还真的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

    想要很好地执行国策,自然是要有一个步骤,首先就是这个国策的出发点,是要做什么,是为了什么,是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这样的话,才能让百官们,让天下人信服。

    而加税。

    是为了能够减小贫富差距,是为了抢士绅们手中的钱。

    这个钱分摊到一个家庭,其实并不多。

    但是大乾以后会有着千千万万的家庭,会有很多很多家庭会分家,会再分出来一个户籍。

    其实看起来是税,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手续费。

    而朝廷就直接把这个手续费合理合法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