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8章:贤王、春闱、父子,少年大乾  大乾监国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08章:贤王、春闱、父子,少年大乾 (第1/3页)

    贞元二十六年年末的这一场国宴。

    也算是相当精彩了。

    也绝对能够青史留名。

    这叫做烧疏安燕。

    意思也很简单,贞元二十六年除夕夜,国宴之上,太子殿下当着燕王殿下的面,烧了一些臣子弹劾燕王殿下的奏疏,亲言大乾之兴,燕王当居首功。

    自此之后,大乾贤王之名流芳百世。

    也从这之后。

    大乾一共出现了十六位贤王。

    正好对上了大乾燕云十六骑。

    堪称是天意。

    再说,这贞元二十六年过去了。

    大乾并没有改年号。

    依然用贞元这个年号。

    用萧奕的话来说,若是没有父皇信任他,让他监国,也就不会有今日之盛世。

    大乾贞元盛世并未衰败,还会更加繁荣。

    所以说,大乾的年号依旧是贞元,而大乾千万子民也就迎来了贞元二十七年。

    科举制度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殿试。

    即是皇帝亲自给举子们定名次、点状元,号称“天子门生”。大乾立国之后到如今的监国太子中兴,期间科举改革不下六次,但是这一环节从未被省略,属于皇权禁区。

    那么问题来了,当今监国太子是个出了名的马上太子,这三年来,也都是秋闱之后,殿试还没开始,可能就要亲征,你说监国太子不在殿试怎么举行,科举自然也就时停时开。

    好在,每一次的殿试也都如期完成,也为大乾挑选了不少有才能的官吏。

    这几年来,因为监察御史、锦衣卫、吏部、东厂这些对朝野上下的官吏们的监督更为严格,朝廷法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严。

    倒是也有不少官员,因为昏庸无能、贪得无厌、欺压百姓等行为而获罪,罢免了官职。

    再加上,一个一个国策的颁布,增加了官吏们的责任和政务,也就要慢慢地把责任细分出来,形成一个有效的官府官署。

    对于新鲜血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大。

    以前是三榜。

    如今都已经扩张到了六榜了。

    贞元二十七年正月初十。

    开了贞元二十七年的第一次大朝会。

    也就代表着大乾官吏们的沐休结束了,该点卯述职,继续任劳任怨地为官了。

    而贞元二十七年的第一次大朝会结束,就又颁布了一项国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