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贤王、春闱、父子,少年大乾 (第2/3页)
以后科考,除了国子监、崇文馆、几个学院学生,凡现今大乾疆域内各地乡贡中试者均可参加,部分战乱地区有遗漏贤才的,如果有侍郎以上高官做保,也特许应试。
简而言之,就是把科举取士的制度改变的更为公正,也更为照顾寒门士子。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时间京师客栈人满为患,放眼望去皆是白衣举子,至于各位高官的府上,投递文章的人更是没断过,地位最为尊崇的三朝元老张久陵不胜其烦,甚至躲到京郊研究新学去了。
老头子我现在早就不问朝政,只是研究新学,时不时写一写文章,讲述新学的实验成果,还举荐哪门子贤才啊?
研究新学早日肉身成圣不香吗?
那么在他之下,必然就数着吏部尚书狄晏了,这位是没法躲,却也想着,要尽职尽责,为国选才。
然而,这位绝对称得上是大乾治世之能臣,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忠臣。
但是,他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
狄晏如今也四十多了,儿子去年成家,却未曾立业,大约是当了爹,觉得再是个白身没面子,死活要参加这次殿试。
狄晏当然不同意,你老子我是吏部尚书,要参与阅卷的,你下场去试笔我还怎么显示大公无私,不过想到儿子也成家为父了,同学一茬一茬地都去当官了,也做了一定让步,决定让他用自己的恩荫名额当个小官。
结果狄晏的儿子不同意,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政吏如此清明,特别是科举取士又是被监国太子十分重视,连考场都是用水泥砖重新修葺,考试时间也缩短了,内容却又增加了,加了好几项新学的内容。
他自问在国子监学的还算是不错,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才能,在今年的春闱上榜,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登科进士,为何要恩荫名额当个小官?
这不就是告诉天下人,他作为大乾吏部尚书狄晏的儿子,是依靠父亲的关系,当了个小官嘛。
狄晏万没想到儿子敢这么顶撞他,当下上演全武行,弄的家里鸡飞狗跳。
狄晏的儿子是硬生生扛了一场揍,转头就带着刚出月子的老婆和没起名的儿子借住到岳父家准备考试去了,弄得狄夫人天天抹眼泪让父子俩赶紧重归于好。
这种事情,其实也不仅仅是发生在狄晏的家中。
就说这大乾朝堂之上的六部九卿,哪一个,不是家中有儿子的?
就说这新提拔起来的包拯,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