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你这些能力,读书真能读出来? (第2/3页)
侯惇自东郡反守为攻。”
“说得好啊!”
袁绍感慨了一句,其实他也是这么想的,依照自己对这位族弟的了解,其名之下无名士相随,得了无数贼寇之后,唯有迅速扩张,岂有缓慢内治之理?
在扩张兴战之余,才能将手里数十万的杂兵,蜕变为精兵,同时以战养战,掠夺而得给养与辎重。
这个时候,他就需要后方安稳了,袁术害怕曹操扩张之后,不敢渡河攻北而南下向扬州,取他袁术的领土。
最好的方式,便是让袁绍防备曹操壮大,以此掀起两家相斗,将北地搅乱,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取扬州、江东诸地,在南称霸。
袁绍懂得其心,但逢纪一句话,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封书信虽然是写给自己的,但是消息很可能也送给了曹操。
“先生,到底是何意,就明说便是,”袁绍转念一想,脑海中浮现了逢纪来找自己前想要进言的说法,当即苦笑起来,“若有对策,尽管说。”
逢纪轻抚胡须,顿了一顿,道:“此前,济北相鲍信不是托友人在寻姻配门庭,为那救了他性命的郭谊来讨娶一妻,最终找到的乃是我冀州中山无极甄氏之女吗。”
“此事,我记得明公似乎回绝了鲍信,并且痛骂之,不如再以此事为引,示好于曹操,以表达明公交好之心,如何?”
“呃,这……”袁绍眼眸忽动,十分迟疑,这件事很难办到,他的二子袁熙,与那甄氏之女,已经几乎要定亲了。
虽说还没有成礼,但已经答应了儿子,若是让与鲍信去交好,折损颜面不说,还会让人嗤笑。
“先生,这或许办不到?”袁绍直截了当的告知了逢纪,并且面色颇为坚定。
“哦?”逢纪疑惑不解,抬手愣住,不甘心再问道:“这是为何?明公当初赏赐我等跟随谋士,也是从不吝啬,出手大方,恩义有加,何故现在又舍不得了?”
袁绍冷笑之中露出了一些轻慢之意,“予诸位当然无妨,但那郭谊,我在书信鲍信时候已经唾骂数次,难道要我向此出身卑鄙的小辈示好拉拢,不如我亲自写一封书信告知曹孟德便是了。”
“也是,”逢纪微微点头,“若是明公还能直接与曹公相谈,那倒是方便许多,是在下多虑了。”
他抱了抱拳,起身欲走,但走之前还是微笑着向袁绍解释道:“郭孟誉,现在可不是出身卑鄙之人,在下正是知晓此事后,才听友人相劝,想来做个说客,但,明公乃是天下之主,考量自可不必顾虑过甚。”
袁绍愣了愣,“先生且慢。”
他叫住了逢纪,什么叫不是卑鄙之人?这人我从未听闻过,只是他救了鲍信一命,他要报答而已。
算门第,他鲍信也只是泰山众里颇有名气的豪雄,攀上了何进而起家,与我袁氏相距甚远。
郭谊本身是颍川郭氏旁脉郎,和郭图也是同族,但根本不同亲,他怎么看都是一白身耳。
哪怕郭氏愿意举荐他起来,壮族内声望,也不够资格来与袁氏相比较,怎么你还为了友人,愿意颠倒是非了?
袁绍这时候才明白,这老小子今日到此,是来帮人做说客,想来还是鲍信托付友人不断求到他处。
当年在洛阳,许攸举事失败后,相聚时也曾认识鲍信这等英雄人物,讨董联盟时,鲍信也是第四镇将军,一同举兵共事。
所以欠下他人情的文武不少,加上鲍信为人慷慨,又是英雄豪士,这些年除贼平乱颇有功绩,刘岱死后,在兖州除却曹操之外,便是以他为雄。
倒是也并不奇怪。
听闻这话,逢纪又淡笑着跪坐了下来,对袁绍拱手道:“这郭谊,除却现在身份为兖州别驾之外,最近有传言,其乃是当初三公之一,荀爽唯一的弟子,在汉滨三年,将所学几乎全部倾囊相授。”
“所以,他和颍川荀氏的关系,较为密切,有此等身份做门第,郭谊也可跻身名流之列,再加之,据报此人在今年兖州、豫州、关中等地大旱,且蝗灾四起的时候,力挽狂澜而平定蝗灾,对百姓有极大的功绩。”
“又有救曹氏老太尉、鲍信等人的功绩在身,他日后的地位必定极其重要,所以才会被曹操请为别驾。”
这番消息,袁绍平日里肯定不会关心,此时忽然闻之,竟然觉得很是惊奇,因为在去年听这人的零散消息时,他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罢了。
现在听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