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三章:文若,来与我一路同行  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零三章:文若,来与我一路同行 (第2/3页)

言,不敢有半点反驳,只能看着杨彪远去的背影,不敢多言,但其实他心中却还觉得能够揭穿曹操的真面目,让公卿也能见其凶恶嘴脸。

    只要让人们明白,曹操仍旧还是董贼,那么刺董的义士就一定还会有,如此需当想一个办法,来揭露曹操此面目才行。

    董承细细想了许久,心事重重的出了大门。

    ……

    散朝后,曹操本来想走,但刘协在殿上留住了他,问询细化之计,同时也留了荀彧在殿旁听。

    曹操走至刘协身前,躬身以待。

    刘协问询了不少关于民生之事,然后问了各地人物风评,他似极为感兴趣现在诸侯能力几何,又有何等功绩在身。

    他想听实话,于是曹操耐心解答,一一道全,待到最后时,刘协又才问道:“如此说来,颍中人物当为如今中流砥柱乎?”

    “差不多如是,”曹操点头称是,“有一人,名曰郭谊者,便是屯田之首功,此计就是他所献,而且以农耕、水利之策,引几十万人力省出,方可兴建宫殿而不伤民心。”

    “他还是,荀慈明的弟子,在汉滨隐遁时,尽传其学,而不表明身份,如今兖、徐一带广为流传的荀郭之交,所说的便是他们。”

    “哦?!”刘协顿时眼前一亮,荀慈明他太了解了,当代大儒也,而且还是位及台司,深受当时董卓倚重,强征而来。

    荀爽做过三个月的太傅,曾教导刘协以今学,同时也略微指点过古文学派的知识,礼法礼度无不是深通。

    朕,当初也受学于荀爽,获益匪浅。

    现在想来倒是有些感激,这么说来,这个郭孟誉,也可等同于与我是同门?

    他立刻看向了殿堂下方的荀彧,荀彧则是连忙点头称是,拱手朗声道:“郭孟誉,是我叔父唯一的弟子,所学尽数相传。”

    听到这话刘协就更有兴致,如此大功之人,在封赏的奏表之中却没见到他的名字,于是佯装有些愠怒的问道:“那为何,爱卿不曾让朕封赏此有功之臣?”

    “他的确有功,但臣私下去赏赐即可,郭谊本为我兖州别驾,领典农事务,不慕名利,志向高洁也。”

    “世间还有这等人……”刘协沉吟半句,还是略微不满的抬起头来,皱眉看向曹操道:“卿此说不对!郭谊若有经世之才,应该为大汉所用才是!难道是爱卿不舍?”

    曹操一愣,一时语塞。

    站在殿下的荀彧心都揪紧了。

    这不对劲啊……怎么天子说话能这般放肆!?他不知道现在兖州上下都是主公的人吗?!

    若是惹恼了,说不定今日就要撕破脸皮,难道自己所惧怕之事,在今日就要出现了?!

    这等主臣慈和的场面,竟撑不过一月……

    荀彧刚要叹气,谁知曹操并不生气,依然是面色含笑,躬身行礼,先道了一声自己有罪。

    然后才皆是道:“陛下,实不是臣不愿让郭谊举荐得大汉之臣,乃是……有难言之隐。”

    “什么难言之隐?卿说来便是。”

    刘协松了口气,语气柔和的说道。

    他其实也是想进一步试试,看曹操是否是强臣,是否是假装礼臣之道,没想到他的脾气这么好。

    “这郭谊,是臣的小婿,若是委以重任,日后为人所知,将会被人诟病臣结党营私也……”曹操笑得谦和,再次躬身拱手,叹着气,“臣迎奉天子以来,已有不少人假意忠君,实则暗中争权夺利,实乃复杂。”

    “但臣如何不知,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的道理也,陛下就算是再圣明,可一旦他人相继进言防备,终究会有嫌隙。”

    “故而,为保此嫌隙不生,臣宁可让小婿委屈,在兖州属为官,一样能够施展其抱负才学。”

    “啊……”

    刘协听完了这个理由,一时间竟然是目瞪口呆,看着曹操恭谦的模样,他更是慢慢生出愧疚之意。

    而且这愧疚还越发的浓郁。

    到最后,忍不住起身,急切的到曹操面前将他扶起,站定于面前,由衷的道:“是朕错怪了司空……”

    “司空此志,真是令朕刮目相看,昔年董贼,恨不得将党羽塞于朝堂,若非是其亲友并无治理天下之能,只怕不会有蔡邕、荀爽等大儒得举,而今司空有经世之才,却因避嫌之故不举……”

    他连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