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文若,来与我一路同行 (第1/3页)
当日殿上,曹操得赐座于天子之侧,虽也不安,几次躬身,但刘协亲自为其赐座,且力排众议不许他人论此言。
殿上,敲定了今年收成之计,沿袭兖州政策等待初熟而收,且荀彧进言将各地官吏呈上的奏表,大致告知,让刘协心中略有明朗之数。
因此,擢升荀彧官职,自兖州属移至汉籍,拜为尚书令,行大小事务,这一职没有多少异议。
毕竟荀彧本身属颍川士族,荀氏中人。
而荀氏又是天下士族领袖一阶,同时他也是曹操麾下的心腹谋臣,这些年为兖州计,劳苦功高。
他来任此,的确没有多少人有异议。
再是封袁绍为大将军、封袁术为后将军,请其奉命来接诏朝贡。
又封各地诸侯各占官吏,有功之臣皆有其位,其中曹氏诸多将军也有得封,而曹操则是拜为司空。
起初的德建将军,费亭侯。
现在纵览军财钱粮的司空,可兴建府邸,开府,赐曹操上朝辅政,有常位在侧。
一时间,朝野上下在列的诸公卿,多是颇有微词,却也不多,毕竟这只是一个司空位置,并非是军政权力都要的丞相。
相比于董卓,曹操好似要内敛很多,没有这般的傲气,言语之中也颇为恭敬,对天子笑容常在,耐心十足。
坏了,难道他真是个忠臣?!
散朝时,公卿一同而下,已确定为台司的钟繇、杨彪随董承一并下阶梯,走在大院广场上,三人多相视奇妙,不知今夕是何年。
对于董承来说,曹操是个忠臣更加可怕。
那就意味着他们将会再无机会到极人臣的位置,只能为外戚。
大汉数百年,外戚的权势都很大,得士人巴结尊重,好似是已成了惯理,现在他好不容易将女儿嫁与天子为妃,成为了外戚,但却遇到曹操这样不流于世俗之人。
如何是好。
“陛下似乎,对曹司空较为喜欢,我看上朝时,眼神飘忽多次看向他,实乃是求教也。”
“我们仍不知,初到许县的那日发生了什么,竟能有如此改观,”杨彪意有所指,盯了董承一眼。
杨彪威仪十足,面庞方正,而双眸有神,身材虽然瘦削,但气势却有一股刚直在,加上其本身世家历来培养的气度,常令人慑服。
董承与他的关系,向来没有那么好,只是一同行事,在道上同行罢了,而杨彪看他这一眼,也让他心里咯噔一下。
但却没办法,自己现在失势,且失人心,局势为之不妙也,只能轻笑了两声,“太尉所言极是,但我几番打听后,大致知晓是当初曹操在来之前,命人放置了许多洛阳旧物在房屋之内,引得天子思念旧都,我猜是体恤曹操用心良苦。”
“那么,他为什么会体恤呢?”杨彪这一次直接看向了他,这威仪的眼神让董承满脑子懵,一时也不知怎么回答。
在旁的钟繇苦笑摇头,并不说话。
不等董承回答,杨彪立刻喝道:“还不是足下当初极力进言,为陛下说起曹氏祖辈为大长秋,侍奉帝皇之家?!”
光是这句话,就足够拉近曹操与天子之间的关系,毕竟是天子祖辈跟前的人,多少有情义。
但是现在的曹操,又不是宦官!!
你说了这话后,其效就如同今日一样。
曹操不是宦官,但是却得近前而侍,他还如此恭谦,但实际上在外则是兵权在握。
今日又拿到了司空之责,行车骑之事!百官需以听之!
这在当年盛世,依照今学得举,应当是别人三十年乃至四五十年的苦心,方可得微弱的希望,方可坐上的位置。
现在乱世,轻而易举就能坐上来!
“以往司空,掌民营、水利,今时司空则掌监察百官!而曹司空,只怕是古与今时皆有其责!”
杨彪显然已经生气了,现在初成气候的曹操,深得天子刘协信任,他们这些想要进言的人,如果要说曹操的坏话,那就只能在当庭殿上来说。
那他娘谁敢说!?
说了出门就被人砍死在街巷里,屠刀现在可是握在曹操的掌中,若非是你董承当年用自己的宠信,极力举荐曹操,何至于此!!
钟繇依旧笑而不语,但对杨彪的话却也是不住的点头。
董承此刻是哑口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