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哪个苟货打我小报告!?(合二大章) (第3/3页)
瞪大了眼睛,目瞪口呆的看着他。
这还需要想吗?你是扶汉的忠臣,方才有资格为一方诸侯,至少目前在百姓眼中还定是如此。
若非是有袁氏之名,那你现在就只是一个贼寇而已。
且旗下聚众至少十余名各地的贼首,而且,全都是打家劫舍之辈,你去问他们没粮食打仗怎么办,他们永远都会说那去抢老百姓的。
这些兵将,你打算留一辈子不成?!
“但是,唉……是不是我方才没说清楚?”袁术面色发麻,脸色纠结了起来,准备把方才给阎象描述的形势再说一遍。
不过阎象在下直接抬了抬手,正色道:“主公不必再叙述,在下方才已经听明白了,既是贼众居多,自有危意,则更应该奉诏,且向天子称臣,而后请征东收服江东,方可将这些降兵,送去与江东各地的子弟兵作战,以此来磨砺。”
“但是,阎君此言极是,可若是称臣于天子,等同于向曹操称臣,现在我这些兵马所得,不少人都是当初与曹操有嫌隙者,我若首臣于曹操,岂不是令军心动荡?!”
“其实……”袁术忽然摸起了自己的下巴,心绪仿佛略有懒散姿态,也不说脸色表情,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表情,就是在满脸纠结的盯着阎象,想要他能说出来点建树性的意见。
没想到的是,阎象只是想要他归附汉帝,去许都称臣。
思来想去,袁术忽然揪住了胡须,咋舌道:“你且到近前来,我有些话想和你说明,只与你一人说。”
阎象无奈,拱手之后接连上了阶梯,一直到袁术的面前,而后稍稍躬身靠近了他,轻声问道:“主公有何话,且说便是,在下承蒙恩德,无不尽力而为。”
“那就好,那就好……”袁术稍稍吸了一口气,再长叹出来,伴随这个动作,叹道:“哎呀,我最近做了个梦,梦见一头鹿,自远处入我怀,你可知晓是何意?”
阎象当即麻了,暗中用嫌弃的表情看了一眼地板,他当然也并不敢如此直视袁术,于是摇头道:“在下不知。”
袁术咋舌了一声。
又道:“鹿,可引为圣洁驾位也,如今汉失鹿,我袁氏世代公卿,一直都是朝中重臣,家中父兄都在为扶汉而勉力前行,奈何汉室已经如此衰微,却还被曹操所拥立,那曹操是什么人?阉宦之后,卑劣不堪,岂能与我袁氏相提并论?”
“而鹿,则为此预兆也,此鹿投入我之怀抱,难道足下还不知是什么意思?!”
你也太笨了吧?!
阎象直接闭上了眼睛,仰天长叹,竟是面色绝望,略有怒气的愠声道:“在下,听得明白,但是这只是梦境而已,主公切莫当真!”
“千万,不可动此心思,现在虽说汉室衰微,但人心向汉,百姓依旧还是记着汉室多年的恩情,天命仍然还未断也。”
“唉,”袁术听到这个回应,再看阎象那一脸郑重,乃至有些决绝的表情,基本上已经确信不可能再继续深谈下去,于是挥了挥手,“你去罢,我心里已经知晓了。”
“但这诏书,我却不可奉也。”
“只是,为了境内安宁,唯有拖延再说,或许局势还会有所变化。”
听见这话,阎象倒是还觉得自己受尊重,于是拱手而去,但他虽去,主臣之间却也是不欢而散。
袁术觉得,汉室的天命已经尽了,只是还有人在用它做大旗而已,曹操想要靠扶持衰微的王朝,来大兴自己的志向,其实到最后一样也会走向和他们同行的道路。
现在,应该就如同周末时候的七国一样,强则可吞并,而弱则只能臣服待亡。
他相信不光是自己能看到这一点,所有拥兵强盛的诸侯,应该都能看到此点,故而不会让曹操的奸计得成,肯去奉诏之人,应当绝不会多。
……
魏郡,邺城。
袁绍此时和公孙瓒的大战,已经几乎到了尾声,昔年雄主公孙瓒,退守于渔阳之外,不敢再出兵交战,想要灭掉他也只是时间问题。
听闻前线,公孙瓒已经在易京建起了高楼,将兵马全数埋于其中,坐守而待援,同时也是自知退无可退,因此准备殊死一搏,来大耗袁军的军力。
说白了就是,我已经败了,但我一定要让你有所损失,不可这么容易的得到幽州。
邺城城中。
“故兵败之始,始于政败耳,政败则失人心,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此乃是现在公孙瓒之故也。”
在袁绍面前,一名身姿清瘦儒雅的文生,正郑重其事,侃侃而谈,双眸之中满是正色。
此人,名为沮授,清河名士,在冀州最有名望之人,堪称群臣之首也,深受袁绍器重,且也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内政之策,举荐了无数当地人才,用以置各地为相、县令等。
此番话,便是基于如今的幽州局势,再说及现在天子诏书之事,让袁绍定要奉诏,不可拖延,且当表谢天子恩情,不可令政事为人说道。
袁绍此时微微点头,心中有所思量,但在片刻后笑道:“若是如此,当算是臣服于曹孟德也。”
“不过,我愿听从先生之言,我知如此,但装作不知,只去朝贡便是,同时且问曹孟德,能否将天子请到鄄城来,如此方便定都,许县?哼哼,许县那地方,实在不适合让天子久居。”
“明公英明,当如此也。”
沮授听闻此话算是松了口气,毕竟当初他与审配等人,是赞同迎奉汉帝的,但却不是曹操这般“奉天子”的做法,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再以如今冀州、青州和大半幽州之地的领土,可号令群雄。
奈何一来路途遥远,诸事繁杂,想要真正迎来并非那么容易;二来是与公孙瓒交战,不可分心而行,毕竟境内还有不少白波贼兵并未死心。
这些贼兵,随时会抄掠领土。
是以最终让曹操捡得了机会,将天子迎奉回了许昌,而后定都于彼处,现在居然已经打着天子的旗号,开始诏书封官了。
但他送来的诏书内,却是一步到位,直接封了袁绍为大将军,且言语之中丝毫不劝幽州之战事。
那就足以说明,曹操是惧怕的。
他得天子,在初期依旧不稳固,惧怕北方冀州来兵马进攻,腹背受敌,于是会尽可能的让利于袁绍,此举有助于他们达成四州之地的战略。
倒是也无妨。
是以,当天下午,袁绍根本没有过多纠结此事,在招来部署稍作商议后,马上就写了朝贡的回书,上表天子以各人功绩,同时准备了礼品赠送兖州诸臣。
袁绍还亲自修书一封,送与曹操,以夸赞、表彰其为大汉所立之功绩。
……
许都,司空府。
曹操在任上十分忙碌,最近诸事繁多不可休息,于是将郭嘉、戏志才都调至府中,任左右部署相助,日夜商议。
郭谊的马车到门外时,早有人去通报,所以戏忠直接在门口等候,带他一同进入了内屋之中。
几人在房内各自安坐,也聊起了现在各处的局势,预测其他州郡的收成与兵力几何,将探报所得的消息同一汇总。
如同荀彧所说,现在正是需要募兵、练兵的时候,需要再擢升将军来领兵操练,同时提出更多的兵种改制,或者是提高军中军备的质量,如此才能有备无患。
“天子只是一尊圣驾,并无天子之实,现在尊奉归尊奉,天下诸侯不听就是不听,我敢料定,二袁必定不会尊奉,但两人所选又会有不同。”
郭嘉此刻身穿黑衣,在案几后笃定而言,甚至不曾看向诸人,只是在看探报传来的冀州许多消息。
“袁绍,会假意逢迎;而袁术则会置之不理,至于刘氏宗亲,应当是尽皆尊奉但心中不臣也,主公还是要一个个打服。”
曹操淡笑起来,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很准,他也认为如此。
这时,郭谊立身说道:“正是因为如此,文若和我说的时候,让我想想可有人举荐,用以练兵。”
“我苦苦思索,还真让想到不少人,不少阵势。”
曹操顿时眼眉一扬,喜道:“所以你特来见我,就是为了这个事?”
“不错!”郭谊悠然自得的笑道。
曹操将手摆了摆,脸上笑容顿失,正色道:“先不提此事,你现在先告诉我,去宫中陛下都和你说了些什么?为何有人跟我说,你兴致不佳,仿佛如坐针毡,几欲先走!?你先从实招来!”
郭谊:“……”
哪个苟货打我的小报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