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民为邦本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章 民为邦本 (第1/3页)

    一般而言,皇帝面对叛乱,询问群臣的话语,都是“该当如何”,很少会有像刚刚朱常洵询问的那样,直接就是“该派谁为将帅”。

    因为平叛,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派遣部队过去,打败叛军,就可以了的。

    比如说叛乱根源是为何,在平叛之前就要解决,以此来瓦解叛军军心,也可以避免下一次叛乱;比如说是否可以以“抚”的形式,以更小的代价平定叛乱;比如说出兵会对全局各方面有怎样的影响,等等。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便是如此。

    但是这一次,这位刚登基的武兴皇帝,却是直接就问起了平叛的事情。

    能够走到内阁的,都是老狐狸,一个个也是揣摩人心的好手,他们也看出来了,皇帝这般问,是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只想着以大军平叛!

    并且,怕是这位武兴皇帝,根本没有动过按照皇帝遗言来的念头!否则皇帝登基也有好几个月了,如今都已经是武兴元年的二月,如果要办,怕是早就已经下旨了!

    所以在严晨昊这么说的时候,内阁的诸臣,才会投以惊奇的目光,对于对方的“不上道”而感到费解。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在朱常洵看来,矿税和加重的赋税可以充盈自己的内帑,如今国家生变,正是大量用银之时,怎能停止?

    而内宦也是皇帝最亲近的人,矿监税使可以保证这些矿产、税收不会被“外人”,也就是那些文臣们所侵吞,更可以监视地方,纵有不法之举,也只要训诫亦或是换人,没必要废除。

    只有那香料和珠宝,朱常洵并不是特别在意享受,因此确然可以停掉。

    他认为,这些东西虽然都是饱受民间非议,但是对于朝廷总体上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在之前并没有遵照万历遗言而行的打算。

    严晨昊真的看不出来朱常洵的想法吗?并不是。但是朝廷,总得需要一个敢谏之人,说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为黎民百姓请命,为王朝安定出谋划策!

    否则,纵然可以平定叛乱,百姓也依然生活在水火之中,既不符合治世的初心,更不是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