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丞相的火,点燃一千七百年。 (第3/3页)
色的旗帜。
当初于滇南点燃的一把把火焰随着风轻轻的跳动,似乎是在回应着千年前的丞相。
曾经长明,以后也会长明。
“看来,你今天晚上的感触很深嘛。”
洛诗瑶笑了笑。
“当然深了。”
听出来了洛诗瑶语气中,有点想要驱散内心复杂情绪的调侃。
李景霖也同样是释然的一笑。
无论是回想起今晚彝族同胞们烟盒舞给自己的赞叹,还是回想起丞相故事时,总会感受到的震撼。
仿佛已经融为一体。
“一种.历史的循环,生命的循环,火焰的传承.开始在我脑海里跳动了。”
“哦?看来你已经有想法了。”
“当然有了。”
李景霖此时已经不再想。
我该如何利用“彝族月琴”等民族传统乐器,去推广民族文化了。
而是换了另一种想法。
不再局限于乐器,不再局限于曲式。
更不再局限于任何古,今音乐元素。
想表达的,是来源于这种文化传承,生命传承。
多元一体。
那么,音乐,就更该多元一体。
如果,只去强调民间调式,民俗风格,民间音乐。
那只是形似,做不到神似。
有了皮囊,却未必能有灵魂。
李景霖觉得,表达出灵魂才是最重要的,皮相,反而无所谓了。
至此。
创作思路彻底打开。
一切创作思维,都开始围绕在这种灵魂方向的表达之上。
夜半。
穷山村盖起的小平房不远处,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招待所中,李景霖翻开了五线谱。
不敢说条件有多好,但绝对算不上差。
但莫名的。
李景霖此时的感觉,却有一种来自于灵魂之上的满足与幸福。
这样的精神,甚至折射到了物质之上,让周围这朴素的物质条件,在李景霖看来,却充满了亮闪闪的滤镜。
洛诗瑶没有打扰李景霖,在一旁静静的看着。
看着李景霖在五线谱上不断写出各种音符,节拍。
而标注的乐器里。
除了彝族的传统乐器外。
电吉他,西洋弦乐,也并不稀少。
甚至标注了合成器与合成鼓点。
并且,从表面看,就能清晰的看到这一层层铺盖而上的织体。
和声的环绕。
如同是彼此往互,相互扶持,交替上升。
围绕,簇拥。
一段大循环,又是一段的大循环。
音符连线所形成的美妙波浪正构建成一道又一道的历史浪花,奔腾在时间的场合之上。
每一朵浪花如此相似。
循环往复。
仅仅只是看谱面,洛诗瑶就能一眼清晰。
这歌曲不仅不“古”,甚至很潮。
而且
这波浪,高低起伏间,透露的仅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绵延。
如彝族对生命的敬重。
亦如于历史长流中涌动的华夏文化。
小提琴留下了很多的痕迹。
为了能够更加明确的表达今天的内心,李景霖选择了自己最为熟悉,最为了解的本命乐器。
或许,还很可能去亲自演奏。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