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或许会被指派,承担起统合的重任” (第1/3页)
一九地球的统合进度,彻底步入了最后阶段。
自荣耀军团军团长蕾若雅·希瓦莉涅·维泰利乌斯亲率部队跨越空间门以来,配合恸哭者连队连长福罗斯所统御的精锐,他们在短时间内便肃清了大部分血十字感染者的势力范围。
那些曾经陷入噩梦的城市,如今重新归于帝国的版图。
荣耀军团以纪律森严的战阵和机械般的执行力,拔除了无数隐藏于地下、废墟与森林的感染者巢穴。
而恸哭者连队,则凭借三千多名阿斯塔特的超凡力量,与超过百万数量的各类辅助部队和后勤人员,将整个战局彻底扭转。
事实上,这样规模的战力,即便遭遇更强悍的异形、异端,也能凭借一支连队横扫整颗星球,乃至整个星系。
以此而言,一九地球的统合战争,几乎是一场注定胜利的战役,所以,其他军团并未出动任何一支连队参战。
在肃清阶段结束之前,重建就同步的全面展开。
帝国的模块化重建方案以极高效率实施——
工程部调来不计其数的重型机甲与“海量”的建筑机器人、终结者与猎杀者,废墟被成片铲平,新的城区在短短数天内便拔地而起。
高耸的巨构公寓群宛若钢铁森林,以严整的“矩阵”分布在原有都市的核心区域。
每一栋公寓可容纳万人,配备了完善的能量供应与生命维持系统,足以保证难民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安居之所。
与此同时,交通网络亦被重新规划。
旧世界破败的高速公路与轨道交通被彻底摧毁,取而代之的是磁悬浮轨道、公共空中列车与模块化地铁。
城市之间的联系通过空中枢纽实现,数千架公共运输艇与货运机,每日往返于各个新城与前线基地之间。
帝国以效率为核心的理念,在一九地球的土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社会层面,难民安置成为最优先的事务。
最初被拯救出的数百万幸存者,统一编入帝国户籍体系,分配至各个新建社区。
每一名幸存者都获得身份编码与信用币账户,初始额度由帝国财政部直接注入,用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
商店、食堂与医疗机构均接受信用币(cR)支付,而价格则经过帝国标准局的统一调控。
经济体系的恢复则循序渐进。
帝国并未立刻开放自由市场,而是以“过渡型经济”为框架。
前期物资由恸哭者连队、工程部与专属部门直接提供,所有居民享受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与低价配给。
随着局势稳定,部分产业逐渐对难民开放,例如基础制造业、城市维护与服务业。
原有的幸存者被优先录用为工人、清洁员、技术员乃至城市治安辅助人员,他们的劳动所得直接计入信用账户,成为推动经济循环的最初动力。
与此同时,政治架构的搭建也在同步进行。
一九地球设立了帝国临时管控委员会,由帝国派遣的临时总督(非原体)与监察官主导,确保所有政策严格依循帝国律法。
总督暂且由恸哭者连队的第一指挥排排长担任,监察官则是由一名异端审判部的高级特工担任。
帝国上层之所以没有考虑让原体直接负责一九地球,归根结底是一九地球的“体量”过小,幸存人口进行初步统计,也只是勉强过亿罢了。
更何况,一九地球在血十字病毒爆发前,其人类航天、星际殖民等方面的科技水平,还没有涉足至整个太阳系,所以原体们暂且是无需亲自负责该地球的掌控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荣耀军团也将长期驻扎在一九地球,用以剿灭血十字的余孽,同时也可以招募新兵来充当荣耀军团的辅助部队。
而幸存人类虽可在基层事务中参与,但真正的决策权,依旧牢牢掌握在帝国官员手中。
为了稳定人心,委员会设立了市政厅与信访机构,民众可以大胆提出合理诉求。
对外宣传则通过全息网络展开,每日都有帝国公告、安抚信息以及荣耀军团与恸哭者的英勇事迹播放,以塑造帝国不可动摇的威望。
医疗方面,阿特拉斯直属的医院群投入运作。
每一座医院都配备硬光诊疗设备与最新型号的修复舱,伤员能够在数日内恢复健康,断肢者亦能获得合成义肢替代。
对于因近距离接触血十字感染者的幸存者,专门的医疗团队则进行长时间观察与隔离,确保病毒不再扩散。
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