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种子 (第2/3页)
越明显。
中国球队在这方面没有完全把握住趋势,这次奥运会,如果再取得一个非常好的成绩,那“重用内线”的思想钢印会越来越深。
甘国阳不仅要考虑本届比赛的成绩,要创造历史,更要有长远的眼光,为以后的篮球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和引导工作。
这是甘国阳为人处世的习惯与格局,他绝不会为了自己一时的英明,竭泽而渔,把当下、未来的资源全都吸干,完全不考虑后来者的发展。
在波特兰开拓者,甘国阳就是非常重视年轻人的未来,一边冲击总冠军,一边不耽误球队的年轻梯队建设,放眼联盟也只有他能做到。
像这次2000年选秀大会,甘国阳以球队选秀顾问的身份,又为开拓者留下了一笔小小的遗产:他力排众议,没有在选秀大会上挑选内线当自己所谓的接班人,而是在首轮倒数第二位,选中了后场球员迈克尔-里德。
里德在选秀大会上并不被看好,但就像当初一力要选芬利,之后又力主将芬利换走去选科比一样,甘国阳相当坚持。
而拉里-伯德相信甘国阳的直觉,没有太多犹豫,在选秀大会上挑中了里德,作为球队未来优秀的侧翼后场去培养。
在拿下里德之后,甘国阳辞去了开拓者选秀顾问的职务,接着一并辞掉了球员工会主席的工作,把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国男篮的训练培养中。
训练分上午、下午和晚上,可以说排满满的,上午战术训练,下午力量、对抗训练,晚上看录像学战术考文化。
对国家队的年轻人来说,身体上的折磨是可以忍受的,毕竟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运动员,这么多年打熬筋骨,身体上累点真不算什么。
可是,晚上的战术课和录像学习真的是要了命了,是真的动脑子,大量的FIBA类战术就硬往里灌。
甘国阳跟着大家一起进行学习,他打了这么多年NBA,对FIBA的规则也需要适应和理解。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之一,莫过于让体育生学文化,哪怕这文化和篮球有关。
而给大家上课的不是别人,正是凯尔特人的主教练鲍比-贝尔曼——贝尔曼是个精通FIBA和NBA战术的双能人才。
甘国阳给贝尔曼开出的条件,是奥运会结束后,会去波士顿指导邓肯训练,全面提高他的能力。
反正贝尔曼不用执教这次的美国男篮,他不介意回波特兰来,帮甘国阳一把。
虽然两人刚刚在总决赛互为对手,但系列赛结束后,两人依旧是最好的师徒。
贝尔曼上课是极为严苛的,早在大学时期,他就逼着甘国阳、斯托克顿等人背战术,来作为基本功。
背诵的战术体系和内容,都是几百套起步,把所有和篮球有关的套路都记在脑子里,才能融会贯通。
“篮球战术,是在篮球世界通行的一种语言,只有掌握了这门语言,大家才能畅通的交流,才能激发起精彩的思维火花。如果你连基础的语言都没有掌握,只懂技术,那就相当于你是个只会只言片语的小学生,或者是,只会说,不会写的文盲。未来,你的进步一定是很小的。”
场下贝尔曼是赌徒,场上,贝尔曼是标准的学院派,他将战术形容成语言,要求国家队每个人都从基础学起。
这可让大家头疼极了,包括蒋兴权在内的教练们也要跟着学,偏偏贝尔曼说的是英语,虽然有翻译,但学起来还是相当痛苦的。
集训时间是一个月,对于球员们而言,每周一、三、五、六晚上的战术课,是最最痛苦的时刻。
贝尔曼不仅懂的战术多,他懂的脏话也多啊,好几次翻译都不知道该怎么翻,因为用的俚语和词汇太丰富了。
一天晚上下课,贝尔曼忿忿地出了教室,找个地方抽烟,看得出来他对教学成果不算很满意。
“桑尼,我不敢相信,你当初是怎么带着他们打进奥运会决赛的,而且还只输了那么点!说实话,我还是远远低估了你。”
甘国阳笑了笑,道:“因为我们团结一致。你知道的,篮球比赛,尤其是单场重要比赛,战术不是最重要的。”
“那是在有你这样球员的前提下!在没有超级明星的情况下,战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尤其是在FIBA的体系中,时间短,节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