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彷徨的商人阶级 (第1/3页)
无权无势,手里也没多少余钱的底层尚且如此,掌握更多社会资源的有钱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真要说起来,最夸张的,还是要数财大气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的商人了。
底层民众无权无势,得到用粮食——其实就是用钱‘购买’爵位,从而提高社会地位、待遇的机会,自然是咬咬牙买个三级簪袅、四级不更的爵位。
手头宽裕点的地主富农,也顶多是换个六级官大夫,七级公大夫。
顶天了去,也就是重金换回来一个八级公乘,从此享受到搭官府顺风车的特权。
——公乘,顾名思义,可以乘坐公家马车的意思,也是八级公乘爵位最具代表性的特权。
但在那些钱多烧得慌的商人看来,仅仅只是八级的公乘,却远不足以换取他们那本就脆弱的安全感。
说起来,输粟捐爵这个制度,真正的目标群体,还就是这些富商。
因为底层民众地位虽低,但其‘自耕农’的阶级成分,本就是其成为了汉家,以及每一个封建农业王朝的支柱群体。
这使得底层民众,虽然个体没什么社会地位,但整体却在国家、王朝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个农民、一户农民被权贵欺负了,那也就是欺负了;
但一群农民被欺负,亦或是可能引发民变的时间,结局却大概率是皇帝下场,为底层民众撑腰。
所以,太宗皇帝搞出来的输粟捐爵这一手,底层民众一来是没多少钱粮买爵位,二来,对爵位也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
——有爵位,难道就不是农民了?
买个四级的不更,仅仅只是不需要服更役而已,又不是不需要缴纳税、赋,亦或是不需要服兵役、劳役;
该种地还是要种地,农税、口赋、兵役、劳役,该有的一个都少不了。
这么说来,爵位——尤其是底层民众能买得到、买得起的爵位,对于底层民众而言,其实就是能有最好,没有也行的鸡肋。
底层如此,高层的权贵,自更不必赘述了。
——在这个时代,权贵二字,本身就和高官显爵挂钩。
且高官不一定有显爵,但显爵一定有高官可以做、厚禄可以领!
没个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的爵位,别说是权贵了——哪怕你说是一郡名门,人家都会说你沐猴而冠,坐井观天。
至于金字塔尖的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彻侯,那更是月初月中能上朝参政议政,甚至能单独请见天子的顶级贵族!
所以,对于权贵而言,通过输粟捐爵来买爵位,其实是有些跌份的。
老祖宗筚路蓝缕,跟着高皇帝一刀一枪砍下来的爵位,留下的是宗族的荣耀!
如此荣耀,哪怕是十九级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也绝不容许‘花钱买爵位’这种肮脏的手段玷污!
真正有底蕴、有底气的贵族,哪怕只是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的爵位,也绝对看不起那些通过输粟捐爵——通过花钱,从而和自己爵位持平的所谓‘贵族’。
底层民众买不起爵位,也没那么需要爵位;
权贵本身就有爵位,又不屑于花钱提高爵位;
而太宗皇帝搞一手输粟捐爵,又是为了解决北方边墙二十几万大军的口粮短缺问题。
没多少钱的底层民众,以及不会有多少意向的勋贵,就显然不是太宗皇帝输粟捐爵的主要目标人群,或者说是客户了。
——商人,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爵位,也最买得起爵位的群体。
首先,作为商人,他们有钱。
而且有远高于底层民众的钱。
寻常农民春耕秋收,一年忙到尾,所得不过粮米三百石,折价不超过万钱;
但商人,只要是有资格被称为‘商人’而非‘小贩’者,别说家产、本金、利润了;
光是一年内的贸易现金流,就不可能低于十数万,乃至数十万钱。
道理很简单。
还是拿粮食举例。
农民忙一年,种出来的三百石粮食,确实是一整个农民家庭一整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