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欺负人嘛这不是? (第3/3页)
人,能帮助他们度过缺钱时的难关。
于是,一个在后世,只属于底层民众的目标和格言,却成了这个时代的贵族专属。
搞钱。
无所不用其极的搞钱。
不惜代价、不择手段的,搞到尽可能多的钱,为的,却只是维持在长安长期居住的开销。
上文中提到,功侯贵族,本来就是这个时代最富有的人,很难再找到比他们更有钱、收入更高的人,来解决他们‘缺钱’的困境。
于是,过去几十年间,功侯贵族们大规模绝嗣除国、因罪失国的原因,也在这一刻得到了逻辑闭环。
——为了搞钱,功侯贵族们无所不用其极。
而在这个时代,对于掌握社会资源、财富,乃至社会地位的贵族而言,不择手段四个字,几乎只与违法犯罪划等号。
对于封建时代予取予求的功勋贵族而言,只有违法犯罪,才足以被称之为: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诸侯王们耳熟能详,且讳莫如深的:役使国人过律。
在诸侯王看来,这个罪名很恐怖,诱惑力也只是一般——顶多也就是白嫖劳动力的时间久一点、人数多一点,根本无法为自己带来多大好处,却又会为自己招致极大的风险。
属于绝对的低回报、高风险。
但对于功侯贵族而言,却又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在诸侯王认知中,役使国人过律之所以‘低回报’,是因为诸侯王有其他收入来源。
诸侯王国,和长安朝堂一样,可以向治下子民收取农税,作为国家运转资金;
诸侯王本人,也和长安天子一样,可以将子民上缴的口赋,纳入自己的诸侯少府,作为自己的私房钱、体几钱。
有钱,且有稳定而又庞大的收入来源,诸侯王们财大气粗,自然就看不上役使国人过律,能为自己带来的那仨瓜俩枣了。
但彻侯勋贵们,却只有封国租税这唯一的稳定收入来源,且收入极低。
哪怕是自有汉以来,满共就出现过四家的万户侯,一年所得也不过粮食十万石,作价数百万钱;
寻常彻侯,食邑不过三两千户,年的粟三两万石,卖出去连一百万钱都换不回来。
这就使得诸侯王眼中,低回报、高风险的役使国人过律,却成了彻侯勋贵们赚外快的不二选择。
——虽然不同于诸侯王,对自己的封国有绝对意义的掌控,但彻侯勋贵们,也同样能在一定限度内,影响自己封国所在的县。
好比说,彻侯勋贵想要在自己的封国,建造一栋新庭院、宅邸;
那么,作为该彻侯国的子民,寻常百姓难道还能不帮帮忙、贡献一把免费劳动力?
虽然朝堂规定的‘役使国人’额度,对彻侯而言不过每年百十来号人,各劳作不过十五日;
但没关系。
只要胆子足够大,就没有这些彻侯们想不到的办法。
——同时在十几二十个工地,分别投入百十来号人,各劳作十五日不就好了?
十五日后,把这批人放回去,再新召一批人,继续劳作十五日!
就这么一茬一茬的接,什么工程,都被彻侯贵族们免费搞定了,半点人工成本都不需要。
等事儿办完了,工程结束了,功侯们就可以拿着完工的工程,找甲方伸手要钱了。
——哪有白干活儿的?
——老百姓给我白干活,那是因为他们是我的子民,给我面子!
——我靠面子搞定了功臣,你难道也想靠面子搞定我?
开玩笑;
我堂堂大汉彻侯,你哪来那么大的面子?
痛快拿钱!
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就算是按照每人每天十钱的市场价来算,每一人劳作十五日,彻侯勋贵便是一百五十钱的收入。
积少成多之下,成百上千,乃至成千上万的人,各劳作十五日,便能在短短一年内,为彻侯勋贵们,带来数以百万计的高昂收入。
当然,风险也极大——爆出来就是个死字。
但对于彻侯勋贵们而言,这也不过是高回报,所不可避免的高风险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