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曹操何在 (第3/3页)
在蜀中势必进退维谷。若是曹操能够再接再厉,继续攻克江陵,那曹昂在蜀中的困局自然也就不解而解了。
如此一来,曹操在解了曹昂之困的同时,还能尽得荆北膏腴富庶之地,又直接威胁到了长江航运,使得刘封原本依托长江一衣带水紧密联系的江南领地,将会被分割成了三块联系薄弱的独立领地。而战略主动权则会转移到了拥有荆北的曹操一方。
这可比攻打葭萌三关要划算的太多了。
想清楚了这些之后,司马懿忍不住赞叹道:“不知是何人给大将军献上此计,刚才主公谬赞懿有鬼神之谋,懿愧不敢当,恐怕只有这位贤达方才配得上如斯赞誉吧。”
曹昂倒是不觉得司马懿配不上,不过对于司马懿的后半句话还是相当赞同的。
“听说此计乃是志才、文和两位先生商议之后一起献上的,当时就为父亲所采纳。”
曹昂倒是知无不言,将所知道的消息告知了司马懿,最后问道:“仲达,你觉得此计能有几分成算?我等后续又该如何应对?”
司马懿沉吟片刻,思索再三后才谨慎的回答道:“虽天时地利人和看似尽在我手,然左幕军精锐,士卒悍勇,军械精良,镇守襄阳的贾逵、董袭二人又是追随左将军多年的老将,深得其信任。大将军此番南下,虽有朝廷大义的名分,以及刘表的故旧情谊,想要拿下荆北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司马懿的回答虽然有些悲观,可曹昂却听的连连点头。
因为司马懿所说,其实正是他心中所想。
不过说到末尾时,司马懿却还是给出了一个明确说法:“恐怕当在四六之分。”
曹昂眨了下眼睛,好奇的追问道:“谁四谁六?”
司马懿认真的对答曰:“左幕军毕竟以逸待劳,又有坚城可依,当有六分成算。”
左幕军有六分成算,那曹操自然就只剩下四分了。
不过曹昂倒是有些心满意足,在他看来,四成成算已经足够的大了。毕竟胜负乃是兵家常事,如今曹氏处处受窘,若是不能奋起一搏,那还不如早早卷旗投降算了。
当然,在内心更深处,曹昂对自己的父亲更有着强烈的自信。况且一旦曹操成功了,那局面可就有大的逆转了。曹昂困守蜀中的死局可就一下子变成了活棋,反而成了能够和荆北遥相呼应的先手了。
尤其是曹昂在司马懿的操持之下,虽然丢掉了坚固的成都,却距离涪城更近了,而且手中还有蜀军、青壮数万人,以及百万石的粮草库存。
有了这些物资和兵力,刘封就没法将他置之不理。
若是刘封掉头去救援荆州,那曹昂就能趁势扩张,甚至迟滞刘封东撤的进程。
要是刘封不动,那他也能依靠存粮与之对峙,拖的越久,越有利于荆北曹操那边的战事。
曹昂继续追问道:“那我等该如何应对呢?”
司马懿却是摇了摇头:“主公,滋事甚大,且容我细细思量数日。”
曹昂显然明白这个道理,并没有继续逼问,而是伴着司马懿返回灌地。
等到天黑时,曹军已经尽数北渡,将郫县也扔给了刘封。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郫县距离成都仅仅只有二三十里地。
若是曹军上风,那郫县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前进基地,不但能近距离观察成都城内的动向,同时还是最好的预警据点。
想要大队人马绕过郫县奔袭灌地,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站在郫县的城头上就能看清城墙到两边河道的全部河面,根本不存在偷越的可能。
可现在曹军处在明显的下风,莫说是麾下诸将都不愿意驻守郫县了,就是真敢驻守,那大概率也会是喂到刘封嘴边的肥肉,就看对方什么时候想吃了。但凡左幕军推出来先前肆虐成都的重型攻城器械,郫县这小地方最多驻扎三、四千人。就这么点兵力,在左幕军面前根本撑不过一天。
既然如此,那不如索性就把郫县给放弃了,保存有生力量,容后再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