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2章 南阳黑云  我父刘玄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52章 南阳黑云 (第1/3页)

    荆北,襄阳。

    城头之上,贾逵正在眺望沔水对岸的樊城。

    樊城乃是襄阳的伴侣城市,襄阳在历史上的经常被称呼为襄樊,便是因为这两城往往会被视为一体。

    这样的城市一般都是极为重要且坚固的雄城,中国一南一北各有一座。

    南中国便是襄樊,而北中国则是太原。

    可如今,刘封手中仅仅只有襄阳,而没有樊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自然是因为曹操和朝廷的干预,以及襄阳的不战而得。正是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刘封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索取樊城的要求,以确保能够尽快安定荆北。

    故此,沔水南岸的襄阳高挂着左幕军的旗帜,而北面则挂着曹氏军旗,双方还一同挂着大汉玄旗,看起来好似一家人一般。

    眺望着对岸的樊城,贾逵沉静的面容上隐隐藏着很深的不安。

    自去岁秋收之后,贾逵发现了一桩很是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沔水对岸的曹军竟然没有转运粮草。

    樊城、邓县这两座城市都距离襄阳十分的近,樊城就在沔水对岸,而邓县距离襄阳也不过五里地,可谓是旦夕即至,骑乘快马都用不了一顿饭的功夫。而邓县其实并不临水,且与樊城相距极近,故此两城其实是共用一个码头,那便是樊城城南沔水北岸的樊城津。

    不仅仅是没有码头的邓县,便是均水、丹水两条河流水域上所有濒水而立的山都、筑阳、阴城、酂城、武当、南乡、顺阳、丹水、析城等县邑,合计十一城的钱粮赋税都会顺着河流而下,汇聚到樊城,然后在这里转入沔水北上,过新野,抵宛城,然后再走官道经颍川最终送抵雒阳。

    可今年却是十分奇怪,虽然对岸樊城的船运依旧十分火热,数百艘船只在均水、丹水、沔水上往来转运,搞的热火朝天,将一切事情伪装的很是正常。但即便如此,却没能骗过贾逵的火眼金睛,让他给瞧出了破绽。

    贾逵发现,自均水、丹水南下的那十一城县邑的赋税钱粮俱是真金白米,船只吃水极重,反倒是到了樊城之后,再往淯水上游走的时候,吃水就浅了许多。

    刚开始贾逵还有些吃不准,找来了董袭,结果董袭一看,就料定了其中必有问题。

    虽然不知道其中到底潜藏着什么样的问题,可有一点却是贾逵、董袭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曹军在樊城囤积了大量的物资。

    南阳郡沔水流域的可谓是两极分化的十分厉害。

    靠着武关的那六七个县邑很是荒废,虽然这两年的时间,因为关中和南阳都入了曹氏治下,消弭了兵祸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损失的元气却不是这两三年时间里能补的回来的。

    这些县邑的钱粮赋税加在一块儿,恐怕都比不了靠近襄阳的五个县邑中的任何一个。

    可问题就在于,即便北面丹水流域的郡县残破的很,可架不住数量不少。再加上靠近襄阳的南面诸县情况要比北面好得多。

    如此一来,西北这一块的南阳十一个县邑加上四、五个如三户亭、商密乡等大集,最少也相当于三、四个巅峰时期的南阳郡县,所得钱粮可绝对不在少数。

    这还没算淯水那一片的郡县呢。

    这个量级的钱粮汇聚到樊城,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光是以这些钱粮来供养士卒的话,最少也能供养得起万余精锐士卒一年之用。

    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仅仅三、四个县邑如何能养活如此之多的兵马,而且是能野战精兵,不是屯兵,也不是郡县兵。

    可如果能看到3D地图的话,就会察觉其中奥秘了。

    南阳郡共有县邑三十余,可其中真正的精华便是沔水、淯水流域那十余个县邑,分别以宛城和襄阳为核心,形成了两个经济圈。

    这两个经济圈的县邑加在一起大约十六七个县邑,大约是南阳郡三十七县的四成,可他们提供的赋税钱粮却占了南阳郡总赋税的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