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3章 宛城豪强  我父刘玄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53章 宛城豪强 (第2/3页)

时,宗氏又分别下注,再次大获全胜,可见宗氏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家族。

    宗氏族兵的战力也极为强悍,尤在邓氏族兵之上,其部曲得名为“宗部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甲胄鲜明,弓马娴熟,被《襄阳耆旧记》称为南阳劲旅,其战力可见一斑,绝不逊色于曹氏精锐。

    张济当初从关中将步骑万余人自武关南下入南阳,寇掠当地,却不敢选择宛城和新野,而最终将目标定在了穰城,与这些尚武能战的南阳豪强就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

    曹操如今要在南阳大战,想要攻破襄阳,然后长驱直入,南下饮马长江,就必须要得到这些豪强们的支持。

    最起码也得让他们出兵出粮,否则留着这些兵马在宛城这等要隘重地,如何能让人放心得了?

    果然,在曹操将请求说出口后,在场的一众豪强头子都变得沉默了起来。

    曹操早有准备,也不生气,只是冲着身边一人使了个眼色。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之前的荆州治中邓义。

    在刘表决心北上投奔曹操后,他便跟着刘表一起离开了襄阳,前往了雒阳。

    曹操早在出兵之前,就已经说服了邓义支持自己,而在曹操南下南阳之时,邓义早就已经返回了宛城邓氏族中,提前为曹操做好了准备。

    果然,下一刻,邓义就主动开口道:“大将军言重了,我邓氏世受汉恩,岂敢不为王前驱?宛城虽经历战火,然托大将军之福,如今数岁,皆风调雨顺,刀兵入库,各家各族也都颇有积蓄,正该此时报效好听。”

    邓义这话一出,在座的各个家族俱是又惊又怒。

    这些人也不是傻子,各个都老奸巨猾,哪里听不出邓义这是在给曹操做筏子,一个个在心中暗自惊疑不定,难道邓氏真就彻底投靠曹操了?

    不等他们想出结果,邓义已经先一步摊牌了:“我邓氏愿出稻米五千斛,小麦五千斛,粟一万两千斛,大豆八千斛。除此以外,再助战弩兵六百人,部曲一千四百人,唯愿王师旗开得胜。”

    在场豪强们俱是大为震动,不可思议的目光纷纷投向邓义。要不是有曹操在场,恐怕都已经有人想要怒吼着询问邓义是不是疯了。

    这两万多石的粮食,两千人的部曲,这几乎是要把邓家的家底都给掏空了啊。

    他们倒不是替邓家心疼,而是恼恨自家受到的牵连。

    邓家如此行事,几乎破家相助,宗家、阴家等家族,即便有所保留,但也没法差的太远了吧?

    别的不说,哪怕就是出邓家一半,乃至三分之一的家底,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笔极重的负担。

    只是,有心拒绝的众人,在看见对邓义大加赞赏的曹操,以及堂外领着一众虎贲的典韦时,心中的怒意情不自禁的就消退了大半。

    无奈之下,情势比人强,众人只能做出让步。

    宗氏等家族所出虽然不如邓氏之丰厚,却也是拿出了血本。光宗氏一家,就拿出来了一万五千斛粮食以及一千二百部曲,直把宗氏族长宗帅痛的面色铁青。

    其他诸家也俱是如此,十多家南阳豪强一松口,曹操就一口气募集了七八万石粮食。

    这些粮食本来就在南阳,而且还是水路交通枢纽宛城、新野、众安等县,几乎没有什么运输成本。想要从雒阳运送这个数量的粮食到宛城,最少得需要三十万石以上。这其中一来一去,多出来的二十余万石粮食,就足够供养南阳所有兵马一个半月以上的时间。

    得到了满意的收获之后,曹操流露出了自得的笑意。

    不过旋即,曹操就开始安抚起这些豪强来,抚掌而笑道:“诸公赤心报国之意,操已尽知。然朝廷亦不负忠良之士!今日诸位所献钱粮兵马,皆录于功簿,铭于肺腑。但使此番南征,诸位尽心竭力,助王师克竟全功……”

    他忽的敛容按剑,目光如电扫视堂下:“待他日奏凯还朝,吾必当亲呈天子,为诸君请功!届时封侯赐爵,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