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4章 贾、董困局  我父刘玄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54章 贾、董困局 (第1/3页)

    在贾逵的安排之下,侯音和卫开二人被悄悄的送入了州府之中,妥善安排。同时,贾逵还将董袭也请了过来。

    董袭来了之后,率先开口道:“梁道,我先前派往北面的探子有了回报,都说丹水、沔水、淯水之上船只往来密集,且吃水极深,船上盖着帆布。探子使了手段,发现其中尽是粮草军械。”

    贾逵的脸色沉了下来,郑重问道:“可查清楚这些物资运送至何处?”

    董袭当即回答道:“淯水一线尽数汇聚于新野,丹水、沔水一线汇聚于樊城。”

    贾逵眉头微皱,片刻之后,做出判断:“看来关键之处当在新野。”

    董袭闻言,也是点头赞同。

    两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乃是因为东汉时代的樊城远不能与后世相比。

    樊城与襄阳就好似成都的少城和大城,甚至还要更极端一些。

    沔水河南的襄阳不仅仅是民居,同样还是政府所在的位置。州府、官吏,府衙,仓储尽数都在襄阳城中。而北岸的樊城,其实是一个小型的军事要塞,至今都未有设县,属于襄阳县下的一个军城。

    后来曹仁在襄樊之战中,放弃襄阳而转守樊城,就是因为樊城小而坚,可以以少量的兵力守御全城。

    樊城作为军城,城中百姓其实是不多的,大部分土地都用来建立军营、军库、草场等军事设施。故此,樊城其实是有能力囤积大量物资的。

    可如今樊城作为最靠近襄阳的据点,却只接收了丹水、沔水上游的物资,显然曹军一方也是相当小心,生怕惊动了这边,引起襄阳守军的怀疑。

    只是前文也提到过,丹水、沔水上游的物资产出是远没法同淯水流域相提并论的,恢复速度也远不如这些地方。

    与樊城相比,汇聚了淯水流域乃至于颍川、司隶力量的新野,才是重中之重。

    贾逵和董袭都以为,樊城很可能是挡箭牌,即便襄阳这边的左幕军发现了异常,也会被樊城所吸引,从而给新野和曹军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董袭坐下之后,自有侍女奉上茶汤。

    饮了一口之后,董袭又回到了最早的那个问题:“梁道,你派人特地找我来此,所为何事?”

    “北面宛城来人。”

    贾逵将侯音、卫开二人南下投奔的事情说了一遍。

    董袭大吃一惊,压着心头的喜意问道:“梁道可曾见过那二人?”

    贾逵摇了摇头:“不曾,正要等元代一并接见。”

    “那还等个什么?”

    董袭笑着催促道:“赶紧将他们唤来。”

    很快,侯音,卫开二人被护送了过来,留在房间内。除了四名心腹甲士外,其余人等尽数退出房屋。

    侯音、卫开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贾逵和董袭叩首道:“草民侯音(卫开),见过两位将军。”

    贾逵点点头,摆了摆手:“两位壮士请起,还请入座叙话。”

    董袭等侯音、卫开入席之后,开门见山的直言问道:“汝二人言说曹军于宛城集结重兵,可知兵马几何?又是哪些部众?”

    侯音、卫开对视一眼,前者开口回答道:“回禀将军,以我等所知,宛城曹军恐有十万之数。”

    贾逵、董袭二人心中一震,眼中闪过惊怒。

    若是此二人所言不虚,不意曹氏竟已在南阳汇聚了如此庞大的兵力,而他们竟然还蒙在鼓里。如果不是这两个人南下来投,告知了曹军虚实,等到这十万大军倾巢南下,整个荆北可就要被动了啊。

    董袭看见贾逵朝着自己使了个眼色,旋即开口追问道:“此话当真!?”

    卫开赶忙答道:“我等如何敢欺瞒将军,小人乃是新野卫氏子弟,家族世受汉恩,常怀报效之心,前月在亲族邓氏家中,听其所言,才知大将军已聚兵宛城,不日便要南下。其中大将军本部人马六万人,颍川方向的荆州军一万人,南阳本地的曹军兵马两万人,再加上本地的豪强部曲万余人,合共十余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