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4章 贾、董困局  我父刘玄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54章 贾、董困局 (第2/3页)

兵马。”

    董袭眉头一皱,故作怀疑道:“如此机密要闻,邓氏为何泄露于汝?”

    卫开倒是没有半点紧张,只是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小人所在的卫氏与西鄂应氏共有淯水航道。水上船只,十有七八是我们二家所掌。大军要自宛城南下,最好走的便是淯水水道,后勤转运也需走水路最为方便快捷,成本最低。邓氏已经投效曹氏,想要拉拢我家一并效力,尤其是我家船只水运,乃是其必不可缺之需。为拉拢我家,邓氏以曹氏势大相劝,故此才将实情相告。”

    贾逵、董袭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有些认同。卫开这番话从表面上来看,的确是能自圆其说的,而且还相当充分。

    紧接着,贾逵、董袭二人又仔细询问起宛城、新野的情况。

    侯音、卫开二人谨记曹操的吩咐,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半点保留和隐瞒。

    末了,贾逵给二人吃了定心丸,只要他们真心投靠,左将军必不吝重赏,然后将他们打发了下去。

    等到书房内只剩下贾逵、董袭二人后,两人竟陷入了沉默之中。

    过了良久之后,董袭开口道:“先前卫开所言,新野不过只有三千余人守卫,且尽是地方部曲,不如由我带兵,突袭新野,成则焚其辎重,不成也可自水路安然撤退。”

    贾逵闻言,缓缓摇头:“不妥,此计太险。若是此二人乃是诈降,董兄此去,无异于羊入虎口。”

    “我又何尝不知,只是……”

    董袭叹息一声,接着说道:“只是荆北新得,不过两年之数,刘景升经营荆地凡十载,可谓根深蒂固,荆州心向其人的士民不计其数。眼下荆州之兵已尽在襄阳,不可不防啊。”

    董袭、贾逵二人皆有名将之风,不但战术能力出众,战略眼光也是出类拔萃。

    两人都很清楚,荆州是刘封以雷霆之势,势如破竹,才在荆州士民反应过来之前已经席卷了荆北。

    这不仅让荆州支持刘表的势力来不及反应过来,更来不及进行动员和组织。

    饶是如此,最终曹氏以朝廷天子之名介入局势之后,仍有数万军民追随刘表北上,其中光是军队就有两万余众,由此可见一斑。

    眼下蜀中战事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胜负于旦夕之间,荆州的兵力已经被抽空了,江陵重镇只剩下了地方部曲和部分水军在守备。

    这就让贾逵、董袭二人十分担忧。

    以常理来说,襄阳不落,那北军是无法长驱直入的。

    可偏偏曹氏有刘表襄助,情况就变得截然不同了,而且听侯音、卫开二人的情报,曹氏这次竟然动员了十万之众,可谓是倾巢南下。

    如此雄厚的兵力,给了曹操更多的战略战术选择。

    贾逵异地自处,若是自己站在曹操的位置上,很可能会行分兵之举,以曹氏主力围困襄阳,后以刘表、蔡瑁等荆州军渡过沔水,南下荆北,攻城略地。

    本来这种战术是自寻死路。

    可谁让领兵的是刘表和蔡瑁这等荆州故主以及士族冠冕呢?

    刘表和蔡家在荆州的门生故吏何止千人?

    其中难道就没有一两个念及旧情之人吗?

    哪怕届时只有两、三个家族主动投靠刘表,那荆州军的军粮物资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刘表、蔡瑁便能从容扩张,按部就班的或劝降,或攻打周围的县邑,甚至威胁南郡和江夏郡的郡治。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重因素造成的。

    曹军兵力雄厚是其一,刘表、蔡瑁在荆北有着很深的根基是其二,左幕军全力入蜀,以至于荆州空虚是其三,曹操动手的时机抓的相当好是其四。

    这四点中,除了第四点外,其他三点都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曹军没有十万之众,对于襄阳的三万守军形不成压倒性优势,就没法进行战术分兵。

    如果没有刘表、蔡瑁、邓义这些支持刘表的荆州士族们的存在,分兵之举不但毫无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