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又来蹭热度? (第3/3页)
的C位霸屏!
澳洲、霓虹、泡菜国、东南亚……
各地粉丝也纷纷跟进,有的办观影会,有的做应援海报。
甚至还有人把杜笙的照片印在了当地地铁站的灯箱上。
这些自发庆祝的场面又被媒体拍下来,二次传播,热度直接翻倍。
一时间,杜笙的名字霸榜全球热搜,粉丝圈里那叫一个“锣鼓喧天,红旗招展”。
在国内,因为颁奖那会儿正好是白天,媒体反应飞快。
各大倌媒、娱乐号齐齐上阵,清一色夸上天,用词跟国外媒体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华夏骄傲”“影坛破壁者”“国际巨星”……
满屏都是溢美之词。
在这种氛围下,粉丝们更是嗨到飞起,网上发言一个比一个猛:
“程龙之后,杜笙接棒!”
“奥斯卡终于认清傲慢是原罪!”
“他呼吸都是艺术,走路都是史诗!”
可就在这片“万民同庆”的声浪中,新蒗网突然甩出一篇报道,标题直接扎心:
“400万美元买个小金人?
《飓风营救》这波公关到底值不值?”
文章详细扒了《飓风营救》为冲奥砸下的400万美金公关费,
虽然没指责“奖是买的”,但语气暗示拉满,明眼人都懂。
紧接着,捜狐新闻跟进:
“华夏影史最离谱公关案,《飓风营救》真实支出或超4000万!”
网抑娱乐也不甘示弱:
“不愧是新晋亚洲巨富,砸钱也要拿下奥斯卡外语片!”
这几家平台,不约而同把焦点对准“烧钱”二字,
硬生生把一场艺术荣誉,炒成了“金钱交易”的舆论战。
为何他们这么干?
表面看是蹭热度、博流量。
争议越大,点击越高。
但背后还有层更深的原因。
杜笙现在大部分独家新闻,都被YY门户网垄断了。
而YY门户网的幕后BOSS,正是杜笙本人。
新蒗、捜狐、网抑娱乐这些门户网站,跟YY门户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前世刘怡霏为何在新蒗微博被黑得体无完肤?
不就是因为选了捜狐微博做代言,踩了商业红线。
如今杜笙自带流量又断了他们的资源,这几家能给他好脸色?
能不往死里黑就算客气了。
这报道,已经是顾及到倌方对“民族骄傲”的正面宣传基调,算是克制了。
其实吧,冲奥电影搞公关,本来就是好莱坞公开的秘密。
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做评委路演、办专场放映、送“冲奥礼包”,早就不是新闻。
《飓风营救》这400万,业内看都不算离谱。
可一旦牵扯到利益相关,事儿就变了味儿。
这几家媒体一煽风,评论区立马炸锅:
“花400万买个奖,还好意思吹?
粉丝激动得跟拯救了全人类似的,笑死!”
“这么多钱,投科研、搞教育、帮山区孩子不香吗?
全送给灯塔国人赚了,就换个小破雕像,不知所谓!”
“杜笙越来越飘了,整天搞这些虚的,一点实际贡献没有。”
“奥斯卡就是灯塔国人圈钱的局,杜笙还上赶着送钱,真是崇珜媚外!”
“别人越捧他,我越讨厌他,这叫独立思考!”
这些评论里,有拿钱办事的水军,也有真心反感杜笙的路人。
但更多是一种“逆反心理”在作祟。
你越红,我就越要踩;
大家越夸你,我就越要说你不行。
不是讲道理,而是靠“反主流”来标榜自己的“清醒”和“品味”。
可不管黑的白的,吵得越凶,杜笙的名字就越响。
热度这东西,从不怕争议,只怕没人提。
在这个时代,被讨论,就是最大的权力。
随着杜笙名声的日益响亮,他的粉丝群体愈发壮大。
这些粉丝对杜笙的喜爱,几乎是无条件的。
由此也出现一些极端言论。
这种极端化的粉丝行为,很容易让路人对杜笙产生反感。
比如之前陈世峥公开批评杜笙时,之所以引发巨大争议,除了陈世峥自己因影片提名备受关注外,主要还是因为有一批反对杜笙的人存在。
每当有人吐槽或刁难杜笙时,这批人就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支持,形成一种盲目维护的局面。
一旦大争执,事情不可避免如脱缰之马。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