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这种重宝我自己挖?我疯了! (第1/3页)
沈乐怔怔地站在山上,看着那一片巍峨的山峦。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虽然还差几天,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了。魔都的天气还有些炎热,空调要一天连开24小时;
但是,这狼居胥山的山巅上,已经覆盖了薄薄的积雪。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当年霍去病带兵马踏匈奴,封狼居胥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天气?
沈乐不知道。他只知道,前方那壮丽的,凛冽的,锐不可当的光芒,可能,也许,大概,就是他要找的对象?
“不能太激动……不能太想当然……”巨大的喜悦让他头晕目眩。沈乐不得不用右手拇指抠住左手虎口,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还不确定……还不一定是……要再靠近看一看,多取得一些证据才行……毕竟……”
毕竟,肯特山脉,大概是汉代记述中的狼居胥山,蒙古人口中的“不儿罕合勒敦山”。这座山脉的南麓,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地方:
“古连勒古”,又称“起辇谷”,是成吉思汗首次称大汗并建立牙帐的地方,也是成吉思汗的葬地。
如果是起辇谷,大概,也许,可能,也会在灵力的注视中,散发出这样锐利的光芒?
沈乐甚至不敢用法术在泥土中遁行,只把热流运转到双腿上,顶着凄厉的冰风,顶着狂乱的雪花,奋力前行。
越往前走,越是艰难:
这蜿蜒起伏的山峦,这脚下的山峰,这片天地,似乎被一股极大的力量镇住。
就像在磁铁矿边上举起罗盘,磁针会团团乱转,而不能精确地指向北方;
这片天地,也是越往前走,越不肯响应他的呼唤。地脉被镇住,或者被死死钉住,不能温柔地包裹他,也不能承托着他向前走;
所有的寒冷,所有的狂风,甚至所有的崎岖和险峻,沈乐都要靠自己的肉身来扛……
但是沈乐越走越是兴奋。这就对了,这就对了——不管是起辇谷,还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地方,肯定都存在着非常强大的力量;
能挡住他,能让他释放不了法术、调不动天地元气的,肯定是二者之一,绝不会有别的!
这一波,找不到封狼居胥的所在,找到成吉思汗葬地也不亏啊!嗯,当然,能不能让他们挖,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先是拉上了拉链,再是拽上了兜帽,没多久,又套上了防寒面罩。
幸亏在青藏高原上走过一路,那五千米的雪域高原,无论是酷寒、狂风还是山坡的险峻,都不是区区两千多米的肯特山可比。
这种程度的劳累艰辛,比起边防战士们,连他们日常巡逻的一个小指头都比不上——都是血肉之躯,他自己的血肉之躯,还被修行加强过呢!
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能够吃苦,他为了寻找大汉的光荣与历史,吃点苦怎么了?加油,努力!
沈乐高一脚,低一脚,在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终于爬到了他看见的绚丽光芒所在。
西斜的太阳照在岩壁上,这日照金山的景色因为距离太近,反而感觉不到多少壮观,只让沈乐不得不闭了下眼睛。
然后,他仰起头,仔仔细细搜索那片崖壁,甚至竭尽全力顶着巨大的压制飞起来,伸手去摸表面的石头:
……没有。
确定没有。
这暴露在外的石壁,很遗憾,是层层迭迭的页岩。身为古建筑修复方向的学生,沈乐虽然不是地质系,好歹也能辨认常见的一些岩石:
一般来说,摩崖石刻,都是落在花岗岩上,它的硬度极高,结构致密,耐磨、耐风化能力极强,能历经千年而保存较好。
实在不行,没有花岗岩,也可以选择石灰岩或者砂岩,前者颗粒细腻,易于雕刻,后者至少能刻个大件,比如乐山大佛什么的。
但是页岩是真的不行,这种石头,硬度太低,质地脆弱。你敢刻,它就敢塌给你看——
哪怕当场不塌,隔上几十年、一百年,它都能沿着一层一层的片状结构,哗啦啦塌个无影无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