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如鱼得水的老顾 (第2/3页)
源。
伊犁这边,除了伊宁算相对繁华一些,其他县市发展都不如玛县,更别提乡镇和村庄了。
但因为人口少,环境很好,所以其实物产算是非常丰富的。县城、市镇周边还好,乡村,特别是山区的地方情况和玛县八十年代初差不多,许多人压根不知道山里的鹿角、狍鹿子角还能卖钱。
所以机会是很多的,但想要宣传,就得经常跑。
第一步当游商,这也是顾博远的发展策略之一,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东西值钱,而且值不少钱。不然如果顾博远不下乡去收,这些人都懒得拿到市里去卖。
至于二道贩子,许多贩子大多只往皮毛肉黑市上去跑,难得到更接近山区的村子里去。
顾博远就像一个勤勤恳恳的地推员一样,一点点去啃下这个市场来。
至于代价,就是又黑了不少,而且吃住都有点随意。
丁海洋和牛大伟都是步兵七师(不是兵团农七师,这个步兵七师后来改成了武警)出来的,要说吃苦耐劳那是没得说,他们跟着顾博远到处跑,也挺佩服这个老板的。
“行了,看来今天中午又找不到饭馆子了,只能啃馕了。”去了另外一家约好的人家里收了一张有点残的猞猁皮子后,顾博远看看天色,对两个人说道。
“啃馕也没啥,有红豆腐呢。”两个退伍兵是一点也不挑,人家老板都啃馕呢,自己跟着就是了。
再说这个时候啃馕真不算啥差待遇。
等回到伊宁天已经差不多黑了。
丁海洋去收拾车子,牛大伟则去库房把今天收来的东西交了。每收一笔东西顾博远这里都有登记,交往库房也要登记,制度是健全的。
收购站这边不光有一台嘎斯车,还有一台进口二手卡车,这是顾博远找刘高楼买的。他要去各县运东西,没有货车是不行的。
收购站已经关了门,不过今天负责收货的人还在,这人叫朱万江,原来是一个生产队的会计,后来生产队变村,有人顶了他的班,他就出来打工,让顾博远给发掘来了。
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为人比较踏实,便提了当了副掌柜,帮着自己收货。
朱万江一直在等顾博远回来,这时候看顾博远进来,便把今天收购东西的登记本拿出来,包括剩余的钱款,一一对账。
顾博远一一看着每笔入手的东西,最后看总账。
这一天收了贝母共七百多公斤,其中干货两百多公斤,半干货一百多公斤,剩下的是新鲜贝母。
皮子收的少一些,一共二十七张,都是普通的马鹿皮、狍鹿子皮,有一张狼皮。二十七张皮子里有七张全皮,剩下的是残皮。
剩下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看登记的很详细,而且这个朱万江的字写的非常漂亮,不愧是在生产队里做了会计的,账本看着也很干净。
“行了,辛苦了,赶紧休息去吧。”顾博远把本子和剩下的钱收了,说道:“明天我就不出去了,你给我打下手就行。”
打下手就只需要记账,这一点朱万江是比较喜欢的,他嗯了一声,便起身离开。
在这里干工资高,待遇好,他没其他想法,认真干就是了。
等朱万江离开后,顾博远锁好本子和钱,关了灯也离开了。
院子挺大,也挺热闹。远远能听到牛大伟在和同宿舍的人说着今天碰到的趣事。
顾博远则盘算着今天的收获。
开收购站那天营业额是最高的,随后就一路往下掉,在前两天总算止住了下落的趋势,开始上升。自己这一趟去山区农村,收获最大的就是那张猞猁皮。
他相信像这样的珍贵皮子,民间应该有不少,就看自己有没有本事收上来了。
顾博远有这个信心,毕竟现在私人收购站,还真就自己一家独大,而且一开始他就把在玛县开收购站的服务、质量两个标准给拿了出来。
院子里有茶水,收东西的价格也高,特别是后一条,直接就把许多人给拉了过来,成了这里的忠实客户。
只不过影响力拓展的比较慢,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
顾博远不是很急,他知道像吴永波这样的人会照样学样,但自己给的价格优势,这些人给不了。
所以最后赢的肯定是他。
从玛县离开后,顾博远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赚的多了不说,感觉自己真有做一番事业的信心了。
以往在玛县,主要当掌柜,大方针是听李龙的,他虽然没啥憋屈感,但总不是很对劲儿。
在这里虽然要经常往山区跑,但甘之如饴,真就觉得挺好。
这里,就是自己的事业所在地吧。
他通过电话和二女儿顾晓雨说了这件事情,顾晓雨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这里条件肯定不好,只是让他保重身体。
顾博远嘴上应着,实际上没怎么当回事。在他看来,这里的气候条件啥的可比玛县要好多了,没开春时候的黄土天,大草原、花海,虽然条件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