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96、决策千里之外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796、决策千里之外 (第1/3页)

    几百人就满足了吗?远远不够。

    夏林的信如期而至,老道打开之后竟被上头的内容震惊到难以形容,因为夏林竟完全掌握了这里的动向,甚至连当前进展都了如指掌,而从漆封上的时间来看这封信发出来的时间竟是在这边开始第二阶段之前。

    换而言之就是夏林对这个地方的动向了如指掌,甚至预估到了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

    而信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当下还不是时机,还需要再沉淀沉淀,至于沉淀到什么时候他没说,只是让老道士等待机会。

    如果是别人,老道士是会质疑的,因为就现在来看,他已经具备了一呼百应的前置条件,他的威望已经非常高了,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发起一场乱局,甚至有可能可以立刻席卷整个蜀地。

    要知道蜀地虽然士兵不少,但战力不怎么样,大多都是本地豪绅自家的护院军扩充起来的地方武装,然后在这些人得了势之后拿到了一定的名额成为了正规军。

    当然,这些名额大部分都是需要花钱买的,甚至于现在整个蜀地卖官鬻爵几乎已经成为了常制,官方不单不管甚至还会纵容,总之这地方俨然就已经成为了大唐核心权力触及不到的边缘地带。

    这其实也跟李世民有脱不开的关系,他这个蜀王的心思不在这里,那就怪不得下头的人乱搞了,而三娘那头也并不好直接插手分封之地,加上那些世家在朝堂中的暗线还有残余,最终蜀地就成为了当下这个样子。

    怎么形容呢,当下整个蜀地的情况就像是鹅城一样,县长是谁不重要,黄老爷们才是最终说话算数的人。

    而那些百姓同样与鹅城的百姓一样,他们不是心中没有怨气,但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只是在观望,因为毕竟现在他们还能有一口吃的,即便吃的不好,但至少还有。哪怕去给人当佃户也好、去城中谋求个小工也罢,还是有那么一口。

    然而这可不是黄老爷们变得善良了而是他们吃的亏多了,有经验了,知道怎么样控住那最后一条线,而且这些日子的实操下来让他们对这条线的把握越来越熟练。

    所以就算是现在老道士真的发动了绝技,但真正响应的人恐怕也无有多少,用夏林的话来说这一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搬去眼前的大山之前就一定要搬去心中的大山。

    而就以现在他们所做的事情来看,这还远远不够。立威、立言、立德,三立而合一方能有所造化。

    老道在夏林的指示下,立刻停止了他的煽动性布道,开始认认真真的脚踏实地的开始循序渐进的工作。

    话说好巧不巧,就在他停止煽动的第一个晚上,便有蜀中密探混在了人群之中来到了道观。

    不过这会儿他们却只是听了一晚上的齐民要术,什么给果树接枝,什么利用高低差为农田灌溉,还有什么怎样分辨毒虫害虫。

    这些密探当然是不信,之后连续三日都跑过来仔仔细细的探查,但老道士第二天晚上讲的是怎样喂鸭子,第三天晚上讲的是母猪产后需要应对哪些问题。

    三天的农业知识科普下来,每一个密探都听的是脑袋嗡嗡的,他们第四日便前去汇报,而那负责打探消息的官员听完了这些之后略带诧异的问道:“只是这些?那检举之人说的可不是如此。”

    “属下也不知那人说的真假,但我们兄弟几人在道观之中的确只是听见了这些,不过大人,那个老道讲的可真好,一般的农博士都不如他。”

    那情报官一甩袖子:“你爱养猪便去跟着那老道学养猪去吧!”

    而这会儿情报官身边一留着小胡子的男子笑着拱手道:“严大人,卑职以为恐怕是有人透露了风声,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还需缓而图之。”

    “缓什么缓,直接带人抄了那破道观,就说那老道妖言惑众便是了,反正杀一个也是杀杀两个也是杀。”

    “严大人,不可。”小胡子连忙拱手道:“那道观仗着济世救民的名头,周围已汇聚了不少气候,若是贸然查办恐是要激起民变了。上官吩咐下来,这些日子要轻柔慢缓,断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事情闹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