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向高祖学习 (第3/3页)
的这几个似乎骨子里都继承了那么一点“似出未出”的野心。
也都有样学样地,模仿着老祖宗司马懿的样子,假模假样地玩着“隐忍”的把戏。
然后又不约而同的在各自的封地里积蓄力量,窥伺着洛阳的方向。
宫城里的那位皇帝陛下想来也是够头疼的,躲在深宫里练了几十年的丹,长生还没求到,身边的兄弟们倒是各个“蓬勃发展”起来了。
暗流汹涌,真不知这炉中的丹药,能否压得住这司马家代代相传的“心病”。
说回现在,梁王凝神静气,将手中的先祖遗著又反复读了三遍。
只觉得字字句句,仿佛都与先祖那深沉的谋略之心产生了共鸣。
似乎略有所得,心中因阏伯台异变而产生的慌乱,再次消散了不少。
非但如此,他甚至从这跨越时空的对话中,生出了几分豪气与定力。
想高祖宣皇帝当年在东汉末年那般将星璀璨、谋臣如雨的大争之世,都能隐忍坚韧,最终把握时机,鼎立基业。其间遇到的艰难困苦、明枪暗箭,不知道比现在多了多少,凶险了多少!
我这番谋划,尚在起步阶段,不过遇到一点小小的意外和挫折,如何就能自乱阵脚,惶惶不可终日?
“就算此刻敌暗我明,那又如何?我堂堂大晋藩王,坐拥梁国之地,手握重兵,府中高手如云,只要稳住阵脚,按兵不动,固守王府,谁又能闯进来,真正奈何得了我不成?!”
想到此处,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所以……按兵不动?”旁边的李供奉听到这个决定,有些茫然,这……是不是太被动了点?
“对,按兵不动。”梁王语气坚定地确认,随即解释道,“你要明白我们的身份,以及我们掌握的能量。”
“我是陛下亲封的藩王,只要没有正式举起反旗,没有确凿的谋逆证据暴露于人前,就没有谁能轻易动我,更没有谁敢未经旨意,强行闯入我这王府来‘查案’!”
当然,商祖那不讲政治的残留意志不算……确实是个麻烦,但好在还有临济院在前面顶着。
李供奉听完梁王这番基于自身权势和现实规则的分析,对于王爷的定力和决策非常钦佩。
刚才的慌张彻底平复下来。真是有定力啊,不愧是能做大事的人!
说来也是,只要王爷自己不乱,梁国的天就变不了!
第三天。
表面上看,一片风平浪静。
昨日阏伯台附近的骚动仿佛从未发生,就连那些驻扎过去的屯门军也撤了回来,重新回归岗位,继续拱卫睢阳治所,一切都像是恢复了原状。
只是若是有心人细细感知,便能察觉到梁国境内并非全然无事。
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不少江湖好手乃至一些气息晦涩的修行之人,都在暗中汇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