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内地大投资的开始 (第2/3页)
局长,这深海市的大楼,我们香港资本可以投资吗?”
“当然可以,不过住宅不行,只能合资运营,商业大楼的话,您这边可以独资。”林局长解释道。
杨文东又问道:“酒店呢?”
“酒店自然也可以。”林局长回道。
杨文东点点头道:“好,那等长兴实业的项目商讨完之后,我再考虑一下在这边的其他投资。”
深海市的住宅项目,杨文东也知晓一点,得益于特殊的政策加上靠近香港,深海市的户口对于在香港有亲戚的内地人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他们想要入香港籍还是很难的,且即使进入了,也没几个香港人的家庭能够容得下自己的亲戚朋友;
而深海市则推出买房送户口的策略,加上房价只有香港的10-20%,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香港人前来给亲戚买房,甚至还有买不起香港房子的香港人,就想在深海市买个大一点的房子居住的;
只是,这个市场对于现在的杨文东来说,太小了点,已经有几家香港资本参与了,他也就不进场了,连李嘉成、李兆基这种级别的,都看不上这个小市场。
而商业大楼,就无所谓了,现在建了,也是为了可以长期持有,跟他在香港的很多物业一样。
林局长欣喜说道:“那我现在就安排人将我深海市未来的规划整理一份给您,您看看,哪些项目您想投资的,或者您有什么单独的想法,也可以提出来,只要不影响深海市的规划,都是可以商量的。”
“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其实现在也可以决定下来,不过对于深海市的地产投资,不需要表现的这么急;
未来几年,什么时候投资都是长期持有,在这个最早期的时候,还是要一步一步来的,一下子投资太多,反而会让别人产生一种投资不值钱的错觉,这不利于自己在内地的长期布局。
第二天,杨文东的团队,留下了七八个人,专门再跟深海这边协商后续事宜,他们则是前往了厦门、汕头、珠海.
在厦门,各方面的经历也是差不多的,一个是工厂,一个是投资供电厂,从明面上来看,就是为了工业投资,顺便杨文东也私下里问了下地产方面的政策,也都与深海市差不多。
同样,杨文东也是下了钩子,为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做好准备,固然深海未来回报率最高,但他也不会只投资深海。
9月15日,杨文东一行人返回了香港,这次在内地的四个城市,一共花了差不多10天时间。
来到自己久违的办公室后,杨文东感叹一声:“还是香港好啊,内地的居住、办公环境真的是让我有些不适应。”
这20年来,自从创业成功之后,他的生活不能说绝对奢侈,但一般也都是中上水平,这次去内地几天,在深海还好说,可以返回香港居住,但在其他三个城市,就只能住招待所了;
虽然之前他也在粤州市、上沪市、燕京市住过招待所,但这三座大城市,也算是经常性的有国际友人来访,所以居住方面相对来说要好很多;
而厦门等三特区城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然,比起当初他在寮屋还是要强多了,只是人会本能的忘掉过去贫苦的回忆,这也是为什么前世互联网上一堆人只记得80年小时候的好,而不记得痛苦;
郑志杰笑道:“杨生,要不,咱们也在这几个特区城市,建酒店?”
“这个不急,再等等,胡应相以及霍营东都在粤州市建酒店了,让他们先走一趟这个浑水再说吧。”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你让唐生去找他们两家,安排两个团队去他们在建的酒店了解一下,这样我们以后建酒店的时候,不要碰到同样的问题,或者至少要有解决方案。”
要知道,他们二人投资的都是小酒店,而自己如果要投资,那必然是中大型、更高端豪华定位的,以目前四大特区的经济体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