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内地大投资的开始 (第3/3页)
,过早投资并不合适,跟高速公路一样,太早建好只会空置,自己这边倒是知晓未来,但参与的其他银行可不会,且还容易影响集团在内地投资的信心问题;
至于在燕京、上沪、粤州倒是足够了,但这三个城市需要合资,而80年代内地很多人还是不习惯西方的思维模式,所以就会有很多冲突观念。
加上原先历史上,80年代初国内政策不稳定,特区之外的投资,不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工厂投资,都可能会受到剧烈影响。
郑志杰又问道:“那杨生,就是准备在四个特区,建写字楼吗?”
“对,暂时就建这个,写字楼的成本其实很低,特别是深海那边目前也不需要建大厦,十几二十层的就足够了。”杨文东接着说道:“深海那边的资料,已经送过来了,你也亲自看一下,然后派人去内地调查一下,看看哪些项目我们合适投资,做成一份资料汇总给我。”
当地价低的时候,且知道未来房价大涨,那建普通楼层是最划算的;
因为超高大厦的单位面积成本是非常高的,当高于地价的时候,那建摩天大厦反而亏损;
所以对香港建筑有所了解的都会发现,在80年代之前,即使的中环,很多大厦也就二十几层,80年代之后房价暴涨,才使得各种50层以上的大厦层出不穷。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郑志杰答应下来:“那另外三个特区城市呢?”
杨文东想了想道:“也查一下资料吧。”
虽然另外几个特区未来发展比不上深海,但其内部的核心位置,也是值得自己投资的;
至于工业,他也不会只投资深海市,第一是深海市的发展速度再快,估计几年内也是跟不上长兴集团的工业外迁需求的;第二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不会只投资深海。
在内地的投资,会有很多,但也需要逐步的来,先搞定长兴实业这个最简单的产业再说;
且大规模的投资,哪怕是在特区,也必然会产生很多意识、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那让技术含量最低的长兴实业先去试试水,了解总结一下,等长兴集团内部有了经验了,再逐步转移其他产业;
就这样,长兴实业、港灯、长兴地产三大公司都派遣了不同的团队前往四大特区,同时总部也是一样。
而这种大规模的投资,自然也惊动了内地的其他城市,燕京、上沪、粤州也都派人来到了香港,虽然他们没有特殊政策,可还是想争取一把;
杨文东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也派人跟他们商谈,反正耗费一些人力而已,但能够给特区城市一定的压力,对他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甚至东南亚那边还有国家也一样在试图抢走项目。
时间很快到了十月中旬,各方谈判最终也有了进展,这也是在杨文东的紧急催促下,不然,这么大的投资,慢慢谈,谈个一年半载都很正常。
杨文东、郑志杰、魏泽涛以及港灯集团大班杰克逊聚在一起,商讨着各方面的细节;
最终,魏泽涛说道:“杨生,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以及内部协商,我们最终决定在深海市投资长兴实业在内地的第一个基地,同时,为了保证稳定的供电需求,港灯集团也会在深海市投资一个3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
“是的,这方面的设备,我们会从德国引进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杰克逊跟着说道:“只是还有一个问题,魏生是准备在深海市投资了,但珠海等城市还在与我这边沟通,希望我们能够过去单独建发电厂,杨生您看?”
“发电厂?”杨文东想了想,道:“你们手上有足够资金吗?”
杰克逊回道:“发电厂的主要资金还是来自于银行,我这边是可以从汇丰、渣打、恒生借款的,我们港灯内部资金也很充分,这几年,我们与郑生合作,开发了很多地产项目,套现了很多资金。”
PS: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