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诸路并进围已成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三十八章 诸路并进围已成 (第3/3页)

藻遣兵来援,正可先将其援兵歼灭。”

    罗艺忖思了下,问道:“敢问大将军、将军,援兵具体几何?”

    王君廓说道:“探报称有步骑四五千数,将为王当仁。”

    罗艺皱眉说道:“王当仁固不足惧,然其兵四五千众,兵力不少,而且已过巩县,距偃师已近;又洛水沿线,地势开阔,无甚设伏之地。我军若正面截击,恐难速歼,万一战事胶着,城内单雄信出兵呼应,内外夹击,……大将军、将军,末将忧之,怕会反致我军腹背受敌。”

    王君廓脸上露出轻蔑之色,说道:“单雄信为我军大败,早已丧胆,焉敢出城?他若出城,倒是正好,便将他亦一道……”说到这里,他赶紧止声,起身来,恭敬地朝白马方向,行着礼,请罪说道,“臣口误,敢请大王恕罪。”却是“道”字,犯了李善道的名讳,他出於对再立新功的渴求和对单雄信的不屑,不小心失言。坐下后,他换了个说法:“便将彼一并击破!”

    罗艺见他这般作态,不禁暗中,亦是感叹李善道的得人之能。王君廓这等的桀黠之辈,亦被其恩威所慑,忠心耿耿,委实不易。他迟疑了下,提醒黄君汉,说道:“单雄信虽败,然其退守偃师之后,收拢余部,犹有三二千数,此辈皆其心腹精锐,加上偃师本有驻兵,计其现有兵马,当在五千上下。其人悍勇,兵力方下亦不为少,大将军,末将以为,不可小觑。”

    在罗艺到前,黄君汉已经被王君廓说服,接受了他转而先歼灭王当仁部援兵的作战方略,乃在听了罗艺的担忧后,略一沉吟,便说道:“虽有风险,然战机难得。王当仁部虽四五千众,却多系杂兵,非李密嫡系。我以大胜之师,纵然正面迎击,胜算亦高。将军此虑,不必多忧。”

    罗艺见主将决心已定,便不再反对,转而问道:“可是若王当仁警觉,迟疑不进,又当如何?”

    陪坐在侧的王君愕笑道:“将军忘了?日前黄公已遣细作散播流言,称偃师危殆,单雄信暗通款曲,意欲归降。当此情境,王当仁救偃师心切,岂会迟疑?必是兼程疾进!”

    罗艺至此再无异议。

    黄君汉往高开道这厢看来。

    高开道起身应道:“大将军、将军计议得当,谋划甚是,末将请为先锋!”

    王君廓拊掌大笑,说道:“高将军若为先锋,破敌必矣!”

    尽管官职相当,做为黄君汉的副将,对待罗艺、高开道,王君廓却俨以上官居之。

    遂黄君汉便与诸将详细商议进兵路线、阻击地点、攻击次序等细节。

    多时,议定,今夜三更造饭,四更出发,以高开道部为先锋,王君廓率本部居后为此战主力,罗艺部侧翼策应,至偃师以东二十里处,截击王当仁部。

    黄君汉则率本部兵马,看住偃师,单雄信不出,则就罢了,若出,就迎击之。

    诸将领命,甲叶铿锵,便俱出帐,调遣兵马。

    时已近暮,夕阳如血,映照中军大旗猎猎飘展,战马低嘶,刀矛出鞘,肃杀之气弥漫大营。

    却入夜之后,就在将近三更,黄君汉、王君廓等巡营,检查诸部战前准备时,数十骑到了营外,出示令牌,入进营中,呈上了李善道的军令,——正是李善道日前在白马下达给各地诸将中,给黄君汉、王君廓的军令,并带了一人,送给了黄君汉、王君廓。

    看完李善道的军令,王君廓顿时因为截击此谋,与李善道此令有暗合之处而沾沾自喜,大言笑与黄君汉等说道:“我等截歼王当仁部此谋,正合大王此谕之令!”

    ……

    偃师城头,守城的军吏望见西边汉军营中动静,心知有异,急忙报禀单雄信。

    单雄信慌忙登上西城楼,凭栏远眺。

    只见暮色下,汉军营中炊烟袅袅,兵影往来不绝,似有出击之态。他心中一惊,立即下令:“各城墙段守卒加强戒备!”但下达命令后,却又自作狐疑。

    黄君汉、王君廓兵到偃师后,这几天都没攻城。怎么突然调动兵马?若是为了攻城,此际已将入夜,却也不是攻城的时候。则汉军此举,必有他图,意欲何为?

    蓦地,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昨日刚接到房彦藻从洛口发来的文书,言已遣王当仁率兵来援。

    或是汉军得到了风声,意图半途截击?

    考虑再三,只能是这个可能。

    洪大师、魏夜叉从在他的身边,也想到了此点。魏夜叉年轻剽悍,河阳一败,使他又痛又恨,久思复仇,眼中闪过狠厉,即进言说道:“郎君,汉军有可能是要出营截击王当仁部,若是如此,我军可趁机出城接应,内外夹击,反夺战机,一雪河阳之耻!”

    洪大师不等他语音落地,已是反对出声,说道:“不可!郎君,汉军既谋截击,必有周密布置,我若轻出,恐中其算。河阳一败,我军精锐折损大半,如今城内可战之兵,满打满算不过五千余人。若再为汉军败之,将尽墨矣!末将愚意,断然不可轻动。”

    单雄信凝视暮色中的汉营,指尖扣着城垛,心中权衡利弊,久久不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