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 齐议返疲於灭火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十八章 齐议返疲於灭火 (第2/3页)

杜如晦、房玄龄相继提到的,所谓“先歼李靖部汉军”,指的是李世民刚做出的一个决定。

    这些天,李世民一边关注离石郡的战事,——离石有唐军驻兵两万余,黄芦、高唐两关又是险隘之地,在李世民看来,徐世绩部的进攻必是无功而还,是以说实话,在离石郡这块儿,他投入的关注其实不是很多,他此数日,主要关注的是其余三路汉军的动态。

    截止目前为止,北边一路,宋金刚、高曦、萧裕、魏刀儿等部汉军已在崞县集结完毕,但还没有南下向秀容,南边两路之中间此路的刘黑闼指挥的诸部汉军,已对祁县、太谷展开了攻势,然攻势并不猛烈,这两路暂时都没有李世民的可趁之机。

    唯南边东路的李靖所部汉军,唐军斥候已经探查清楚,其部兵马远不是号称的“万人步骑”,而只五千上下;又此路汉军在出了上党郡,进入太原郡东部以后,并未继续北上,没有来秀容与宋金刚等合兵的迹象,而是出平城,对平城东北边的邻县乐平展开了围攻,——其部兵才五千,乐平处在山间,易守难攻,遂李世民便在这三路汉军中,认为李靖部可以先歼。

    “李靖部可以先歼”,除以上其部兵少、乐平易守难攻这两点原因外,还有两点原因。

    即一则乐平处在太原郡的东部,相比秀容、祁县、太谷,离静乐最远;二来,并且不像秀容、祁县、太谷都是处在河谷之地,四外平阔,其地处群山中,静乐唐军若往援之,不但路远,行军也艰难。故李世民判断,李靖很大可能是想不到静乐唐军会奔袭於他的。

    “出奇制胜”也者,如果偏偏静乐唐军奔袭李靖,就是出奇制胜!

    李世民有把握,可以复刻柴绍袭歼王须达部於盂县城下的此战之例。

    但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昨日才刚定下此策,今日就接到了两关失陷、李神通被擒的军报!

    如何是好?

    饶以李世民英断,此刻也难以抉择。且更别说,李神通是他的从父,两人感情不错,现今李神通落入敌手,生死不知,感情上他亦有难以安宁者,这就越加增加了他作出决断的难度。

    李世民闭上眼,深吸了口气,先将心神稳住,按住案几,站起身来,下到帐中地图前,举目细观。他的视线在最西边的离石郡、最东边的太原郡东部来回逡巡,过了多时,他心意定下。

    “玄龄、克明,你俩‘两关虽失,犹为小患,淮安陷於贼手,军心恐将摇荡’此虑,甚是。李靖其部,眼下是难以再作袭击。当下之计,只有我亲还离石,以安军心。”李世民转过身形,顾视房玄龄、杜如晦、李仲文等说道,说到这里,顿了下,接着又说道,“不过……”

    房玄龄、杜如晦俱李世民近臣,朝夕相处,极为了解他。

    听他“不过”二字吐口,两人心思一动,齐齐就猜到了他底下的话。两人屏息,等他来说。果然,李世民往下说道:“虽然李靖部不宜再袭,别处的战机,却不见得无有!”

    杜如晦问道:“敢问殿下,‘别处战机’所言,敢是徐世绩部汉贼?”

    “徐世绩、陈敬儿连下我两关,擒淮安王,军心必骄。兵法云,‘骄兵必败’。其若止步两关,权且不提,而若再进兵修化、平夷,便是我军可胜之机了!”李世民正是此念。

    房玄龄忖思了下,说道:“据此前离石军报,徐世绩、陈敬儿部汉贼统共万人步骑上下,分兵两路,则一路兵马无非四五千众。徐、陈若不肯止兵,而再进兵攻我修化、平夷,我以坚城为阻,候其师老,而后以精骑击之,……殿下此谋,胜算甚大。”

    “不止胜算很大,如果部署得当,先以奇兵潜至其两部后,前后夹击,尽歼也非不能!”杜如晦补充说道。拈着胡须,他仰起脸,想了一想,复又说道:“先前之所以殿下未选徐世绩、陈敬儿部先歼,系因黄芦、高唐两关前,山地狭窄,不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