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李建成急於求胜 (第2/3页)
李迁哲仕北周信州总管,封爵安康郡公;入隋后,其父李敬猷为隋台州刺史,亦得授爵安康郡公。从北周到隋、再到当下李唐,数十年间,其家为三代之臣,而爵一也,足见门第之隆。他有个哥哥叫李袭志,本隋始安郡丞(治广西桂林),他坚守始安两年,杨广死后,卒为萧铣所陷,现在萧铣朝中,任工部尚书、检校桂州总管。
却秦敬嗣的使者入进陕县次日下午。
李建成看完王长谐刚遣吏卒给他送来的军报,放将下来,皱起眉头,说道:“秦敬嗣闭城不出,王长谐设下的伏兵,等了三四日,却依旧等不来他救援陕县。既不能歼其援兵,观这两日攻陕县城,尽管驱周边乡里百姓为先,城中反抗犹坚,攻势亦进展缓慢,——陕县要地也,非桃林可比,我料李善道当已接报,他的援兵可能已经开出,旬日之内必到,则若如此耗将下去,於我军不利。”顾视帐中诸吏、诸将,“卿等就此,有何破城之策,可减孤忧?”
王珪、李纲、崔民干等一干僚属皆在帐内,窦诞、李思行、何潘仁等将也在。
帐里气氛安静下来。
诸人默然良久,无人出声。
一干僚属与诸将中,李纲的年岁最长,名望也最高,他是河北蓨县人,北周车骑大将军李制之子,今年已经七十二三了,初仕北周,为齐王宇文宪参军,隋文帝时,就已以直道尽忠著称,任过时为太子的杨勇的太子洗马,后因得罪了权臣杨素、苏威,久不得调任,又被苏威下狱,寻会赦免得出,他乃就此隐居关中的鄠南山中。说来他和何潘仁还有一段关系,何潘仁聚众作乱后,强迫他出任长史。待至李渊称帝,任他为了礼部尚书、太子詹事,随后又加封他为太子少保。可以说,他是东宫一干僚属中,最有名望於朝中者。
他已然须发皆白,正端坐席间,见李建成询问之后,无人作声,便拄着李渊赐他的拐杖,站起身形,说道:“殿下忧心,老臣以为克胜之道,在於恩威,而不在残虐。今驱陕县乡里百姓为前卒,虽也许可迫守军心乱,然亦也许激其死守之志,反坚城防。且损我王师仁名。若欲速下陕县,莫若遣使宣谕城中,示以祸福,开其降路,或可得效;若其不从,再辅以攻城之具,昼夜相继,早晚可克。至若汉军援兵,另分精兵扼守黄河渡口,阻之可也。”
言罢,轻咳数声,拄杖而立,目光沉静望向李建成。
却乃是李建成“驱民为先锋”此策,李纲一直是坚决反对。他深知仁义之师当以顺人心为本,奈何李建成求胜心切,满心满念的想尽速打下陕虢,好以此功力压李世民,故不纳忠谏。
听得李纲进言,李建成眉头又皱了皱,说道:“公所言,固仁义大道,然用兵进战本非仁义之道,只要能将贼城攻克、将贼军歼灭,便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