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这不叫忽悠,叫合作共赢 (第1/3页)
酒店,许青舟首先去找任南院士,说明跟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合作。
俩人商量完,决定安排李逸和高文瑾带队过来,这俩人当初隶属于超导薄膜实验组,算是研究所最早接触可控核聚变项目的研究员。
于是,他们又把李逸俩人叫过来。
李逸和高文瑾没啥问题,让他俩和这边合作研究纳米孔道钨膜,这完全就是器重啊。
所有事情敲定,许青舟回到自己的房间,先去冲了一个热水澡,再和宋瑶打了个电话。
许青舟望着桌面的手稿,心中想:“其实,目前这个纳米孔道钨膜的方案还仅仅是一个大纲,需要深化细节问题。”
你说忽悠吧,有,但也不多,他和李刚说的所有内容还真就是基于数学推算。
至于李刚为啥答应合作。
只能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李刚能做到现在这个位置,当然也不可能因为他三言两语心动,最起码,确实从许青舟的推算和方案里看到理论上的可行性。
当然还有一点,沃尔夫奖,菲尔兹奖和诺贝尔奖的三料得主,这种大佬画的饼,又大又圆,还是让人心动的。
即使理论上可行,但就算是许青舟本人也无法保证实验结果。
他的数学模型基于原先的数据进行预估。
在没有进行实际实验前,认知是具有局限性的,理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现实约束,试剂纯度、反应速率非线性等等细微的变化,都会对实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超导磁体系统和等离子体都在推进,第一壁的研究确实该提上日程。”
许青舟轻轻转着手中的签字笔。
他们做的球形托卡马克仍需通过欧姆变压器产生初始等离子体电流,其磁通量随时间衰减的物理本质与传统托卡马克一致。
按照许青舟的预想,超导磁体必须要能产生大于20T的强磁场。
还有全新的负三角形度等离子体,第一壁材料的性能是亟需解决的事情。
研讨会就在忙碌中过去。
非常巧的是,就在结束的倒数第二天,11号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