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伪姓“赵”,实姓“完颜”(北宋历史)  帝秦设计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70章 伪姓“赵”,实姓“完颜”(北宋历史) (第1/3页)

    后世有人洗白赵构时,常有如下几大理由:其一、金人当时无敌,以宋军的战斗力,赵构即便领军去了,也是给金人送菜;

    其二、赵构威望不足,虽手下大军云集,但他无法压服众将;其三、赵构能力不足,指挥不了手下的军队。

    以此证明赵构按兵不动,只在远远观望,不去救汴京是对的。

    这完全是站在赵构自私自利的角度在为赵构洗白。

    先不说其他,汴京可是一国之都,哪有坐观国都沦陷,啥都不做之理?

    若赵构只孤家寡人一个,不去救还有点道理,可赵构麾下有兵,并非无兵无将。

    再说金人无敌,赵构即便领兵前去也无法击败金人。

    金人在那时确实厉害,正面与金军硬战,宋军很难得胜,可解汴京之围并非要通过正面击败金军的方式。

    只要赵构率军到达汴京附近,朝能给金人施加压力,从而让汴京危急的局势得到缓解。

    金人也需吃喝,其等以大军围攻汴京,汴京城中的资源在剧烈消耗,金人自己的粮草也在剧烈消耗。

    可设法对汴京周围坚壁清野,截断金人的粮道,金人再厉害,没有吃喝也勇不起来。

    而做到这些,并不需要和金人正面激战,只要不被金人给逮到就成,而跑得快不正是赵宋的传统艺能?

    在这种情况下,金人要么想办法逮住断他们粮道的赵构军,要么撤军,要么在粮草耗尽前,攻破汴京,从汴京获得补充。

    赵宋一方所要做的就只有两件事:持续骚扰金人,不被金人逮住;汴京城拼死守御,不要被金人破城。

    将战争变为两方的粮草消耗,一旦坚持到金人的粮草耗尽,汴京之围自然可解。

    当然,以赵佶、赵桓的软怂无耻,这计划肯定实行不成。

    因为这帮人根本不会死命抵御金人,得知赵构率军来援,只会想办法坏事,让赵构和他们一起被金人俘虏。

    至于赵构威望不足,无法压服众将,其若真有心救援汴京,根本不需要他压服众将,只要他不阻碍各地勤王的宋军和义军去援救即可。

    能力不够,不足以指挥大军,同样不需要他实际指挥,让领兵过来的韩世忠、刘光世等将领自己发挥,他不在其中阻挠便成。

    各路宋军和义军本是过来救援汴京,却被赵构收入麾下,然后他作壁上观,看着汴京沦陷。

    当然,从赵佶、赵桓那帮人的所作所为看,赵构不去救的结果是对的。

    因为他去救了,大概率要被赵桓等人坑得自己也折进去,那些前来勤王的宋军和义军也得全赔。

    但不能说赵构按兵不动,畏金人如虎,坐观汴京沦陷这种行为是对。

    国都在眼皮底下沦陷,有能力却不去救,这算哪门子对?

    赵构不救汴京,根本原因还是他畏惧金人,不敢与金人交战,以及他看到了登上皇位的机会。

    赵构要真有救汴京的心思,也不会想着避开金人,一路往后退,甚至想逃到江南去。

    李念道:“金人攻破汴京后,并未继续南下,既是因为他们此番伐宋已所获颇丰,也是由于他们不习惯赵宋的水土,且他们掳掠了那般多财货和人,要是继续南下,还要把财货和人带着?”

    “其实,金人北归时,也是赵构麾下军队的一个机会。”

    王翦、王贲、蒙恬秒懂李念说的机会是什么,蒙恬道:“以金人南下伐宋的兵力,其等在护送劫掠到的财货和俘虏时,必会分散,从而显露一些破绽。”

    那么多人、那么多财货,会成为金人的拖累。

    赵构只要在这时下令麾下军队寻机进攻金人,即便夺不回被金人严密看押的赵佶、赵桓,也绝对有机会从金人手里夺回些财货和俘虏。

    李念道:“正是,可赵构并未如此做,其在得知父兄被金人掳走,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后,恸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